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燃燒所需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初步學會滅火器的選擇和使用;【過程與方法】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不斷發現問題,運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在對學習素材進行比較分析與歸納概括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對獲取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學習意識;2、了解火災危害與防護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3、喚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與關懷以及對生命的珍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探究物質燃燒需要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難點 :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常現象。教具準備教師演示:燒杯、白磷、紅磷、熱水 、鑷子、銅片、濾紙、小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學生分組:酒精燈、蠟燭、酒精、水、燒杯、鑷子、小木條、棉花球、煤塊。教學過程設計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引言】同學們,當你聽到“火”這個字眼時,你會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溫暖的篝火,還是使房屋變成一堆廢墟的大火呢?它為我們帶來光明,溫暖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能不能控制燃燒,讓它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呢?在這節課里,我們將用實驗的方法去揭示燃燒的規律,找到控制燃燒的辦法。- 請同學們觀看火給人類帶來的福與禍的圖片。 簡練的語言引入新課。利用圖片,激發好奇心理及求知欲,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供一個情景【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曾見過或遇到過許多燃燒的事例。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燃燒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燒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從燃燒的現象(發光,發熱)和有新物質生成兩個方面討論燃燒的特征,并讓學生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歸出小組的意見,最后形成燃燒的定義.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歸納能力【教師引導】從上面的討論我們知道,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既然燃燒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質可以燃燒嗎? 煤,石油,木材,紙,布等等. 使學生養成熱愛觀察的習慣那它們為什么沒有燃燒呢? 看來燃燒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生的,它有一定的條件.那么,大家想過沒有,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燃燒 ?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 ?下面我們用實驗方法來探究 活動與探究一: 1、分組實驗(1)、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2)、將直立于桌面上的兩支燃著的蠟燭,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3)、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小木條和煤塊.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及同組同學互相合作的意識。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對每一個實驗開展討論,使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實驗1的現象:酒精燃燒而水不燃燒.結論:燃燒與物質的本性有關.實驗2的現象:未罩玻璃杯的蠟燭始終燃燒,而罩了玻璃杯的蠟燭一會兒就熄滅.結論:可燃物的燃燒需要氧氣(空氣中的氧氣).實驗3的現象:木條燃燒,煤沒有燃燒結論:可燃物的燃燒與溫度有關 培養學生交流與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提問】這些事實強有力地說明了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物質燃燒需要具備的條件有:① 物質具有可燃性;② 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③ 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這個溫度稱為可燃物的著火點 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對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那么燃燒是否只需要具備其中的一個條件還是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呢?教師演示實驗(1)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個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水中的白磷能不能也讓它燃燒起來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與交流下列問題:)(1) 上述實驗中,為什么薄銅片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2) 為什么銅片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3) 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為什么在遇到空氣后卻燃燒了?(4) 綜上所述,燃燒是否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2)把制取的氧氣通入水中的白磷上面,觀察現象 。 【教師質疑】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 ? 頓時白磷在水中燃燒起來,冒出白煙.學生驚嘆:水火也能相容啊!看來,只要具備燃燒條件,不論在哪兒,燃燒都可以發生。 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過渡:燃燒給人類帶來光明和熱量,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帶給人類的損失 是非常嚴重的。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燒的物質不能繼續燃燒呢?現在我們掌握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想辦法滅火了。出示滅火方法圖片課件顯示:五幅滅火畫面 (小組為單位討論):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滅火? 圖片激發興趣,對比分析,避免枯燥的講解師生共同歸納: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2)把可燃物與氧氣隔絕(3)使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課件顯示三幅生活中用火不當的行為 學生指出錯誤原因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鞏固練習: 思考:(1)炒菜時,有時鍋里的油燃燒起來,怎樣把鍋里的油火撲滅?(2)如果廚房里的煤氣著火了,應該怎么辦?(3) 如果電線或電器著火了,首先應該做什么? 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播放課件:教會學生拔打火警電話“119” 認真觀看 引導學生形成防火意識,加強防火安全教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課后拓展與實踐 1、閱讀第127頁及第129頁資料,了解滅火器原理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2、根據自家的特點,設計合適的預防火災的方案3、同桌之間對燃燒的利和弊展開辨論 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善于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與滅火一. 燃燒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二. 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三.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