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 2.知道滅火的簡單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發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認識使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動, 2.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科學的認識研究燃燒、滅火和爆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燃燒的條件;2.滅火的原理與方法 教學難點:1.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2.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教學過程: 知識準備:我們在認識到了許多物質的燃燒現象,試歸納: 燃燒事例 燃燒現象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耀眼白光、放熱、生成白色固體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發出白光、放熱、生成無色氣體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產生淡藍色火焰、放熱、燒杯壁有水珠共同點 發光、放熱、化學變化燃燒反應的的特征可歸納為:發光、發熱、化學反應一、燃燒1.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結合生活經驗猜測發生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實驗探究:探究1: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觀察燃燒情況探究2: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其中一支用倒扣燒杯罩住,觀察實驗現象探究3:同時點燃一支小木條和一小塊木炭,看哪個易燃燒,觀察現象2.燃燒的條件:(1)物質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具有助燃性的物質);(3)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即可燃物的著火點;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觀察與思考 實驗:燒不壞的手絹 實驗過程:將2體積的95%的酒精與1體積的水混合。把一塊棉布手絹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輕輕擰干,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上點燃,并輕輕抖動手絹。 實驗現象:手絹表面迅速燃燒起來,熄滅后,手絹并沒有燒壞 。 實驗解釋:酒精的著火點比棉布要低得多,因此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燒起來,而酒精液體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燒過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熱量而蒸發,使棉布始終不能達到著火點,因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燒起來。利用所給儀器用品,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熄滅燃燒的蠟燭呢?(燒杯、膠頭滴管、水、石棉網、沙子、剪刀等)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應用的滅火原理是什么?滅火的方法有三種 :(1)將燃著的可燃物與空氣隔離 。(2)用大量的冷卻劑(如水等)冷卻可燃物,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3)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與火源隔絕。交流與討論:假若我們遇到火情時,你都能采取哪些相應的解決措施成功的自救呢?小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對照燃燒的條件是 滅火的原理與方法物質具有可燃性 → 隔離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 隔絕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 降溫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下。(三個條件同時具備) (滿足一個條件即可滅火)練習與實踐:1.紙比煤易點燃的原因是( )A.紙比煤接觸面積大B.紙比煤著火點高C.紙比煤的密度小D.紙比煤著火點低2.夜間發現液化石油氣泄露時,應采取的緊急措施是( )A.向室內噴水,溶解液化石油氣,防止其燃燒B.開燈,仔細檢查泄露源C.打開所有門窗通風,關閉氣源閥門D.打電話報警,并請維修人員前來維修3.今年國慶節期間,黑龍江黑河市連續發生多起森林火災。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飛機空中噴灑干冰B.用高壓水槍噴水C.降低樹木的著火點D.設置防火隔離帶4.在空氣中敞口放置的一瓶無水酒精,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A.沒有達到著火點B.無水酒精是液態C.沒有與氧氣接觸D.無水酒精揮發快5、赤壁之戰中,周瑜的軍隊點燃戰船,熊熊燃燒的戰船借助東風直沖曹軍的木船,使曹軍的木船燃起大火。曹軍的木船是______,木船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1、 家庭趣味實驗——“紙鍋”燒水,并解釋原理。2、 查一查學校、你家的住宅區滅火器的種類及適用范圍。板書設計:第一節 常見的化學反映—燃燒燃燒的條件1.燃燒的定義: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2.燃燒的條件:(1)、物質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與氧氣(空氣)接觸(3)、溫度達到著火點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將燃著的可燃物與空氣隔離 。(2)用大量的冷卻劑(如水等)冷卻可燃物,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3)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與火源隔絕。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