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的實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燃燒條件的探究,理解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通過對滅火實例分析,總結出滅火方法和原理。過程與方法:運用控制變量思想設計對比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總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科學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樂于實踐的品質。教學重點: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教學準備儀器和藥品:酒精燈、鑷子、剪子、燒杯、坩堝鉗、燃燒匙、集氣瓶,石棉網、酒精、棉花、蠟燭、水、石灰石、稀鹽酸、木條、煤、火柴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今天我剛學了個小魔術,現在給大家表演一下,將20毫升95%的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將一塊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輕輕擰干,用坩堝鉗加持,在酒精燈上點燃并輕輕抖動手帕,火焰熄滅后,你觀察到手帕發生了什么變化嗎?(學生)沒有(教師)為什么手帕沒變化呢,我們看到火焰在手帕上狂舞,可手帕為什么沒有燃燒呢,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學生)不能。(教師)等學完這節課的知識,你就會解釋了。而且回家后你也可以給你父母演示一遍,你父母會很高興,而且會贊揚你的,讓我們帶著這一美好愿望開始我們這節課吧。幾十萬年以前,人類居住在森林、洞穴之中,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不知是第幾回的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森林起火了!這使得那時的人們心驚膽戰,四處逃竄來躲避天災,又不知過了多久,在森林大火過后,人們又陸續回到了起火的地方,饑餓的人群中,有些人把燒死的獸肉撕下了一塊,放入口中,“啊,好吃得不得了”。從此,人類開始保留火種,開始吃熟食,開始用火取暖。人們又發現火燒過的濕土特別堅固而且不易變形,又開始用火燒制瓷器,以后又用火來煉鐵煉鋼等等,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就是在火堆上發展起來的,直到今天,我們不能想象,如果沒有燃料的燃燒,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當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遇到過火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怎樣才能趨利避害,讓火為我們人類服務呢?那就需要我們掌握燃燒的規律。所以現在我們就開始探究燃燒和滅火的吧!(教師)對于燃燒來說我們并不陌生,我們在座的大多數同學都來自農村,所以當父母農忙時,你們為父母做過飯嗎?(學生)做過。(教師)你們給家長做飯時用什么燃料呢?(學生)各抒己見:用煤氣,用電飯鍋,用燒玉米桿、木頭、樹葉等等(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際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當你們使用各種燃料做飯時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暢所欲言:可能會說看到了熊熊的火苗,感覺到了熱,看到了玉米桿沒燒透的部分會變黑等等。(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這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燃燒的現象,以前我們課上做過的鐵絲燃燒、鎂燃燒、木炭燃燒的實驗,誰能回答這些反應的現象,思考這些反應有什么共同點?事例 觀察到的現象鎂條的燃燒木炭燃燒蠟燭燃燒燃燒的共同特征:(學生)都有放熱、發光的現象,它們都屬于化學變化。(師生共同總結)燃燒的定義: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溫馨提示)燃燒是化學變化,那是不是只要有發光發熱的反應就屬于燃燒呢?(學生)學生思考后回答(提問)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及你所學的化學的一些知識,請你想一想燃燒需要條件嗎?(學生)需要(教師)為什么你認為燃燒需要條件呢?請舉例。(學生)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現在請大家猜想一下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你的猜想正確與否,需要實驗進行證明,下面請根據老師所提供的用品和器材自主設計實驗來證明燃燒的條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請學生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師生共同總結)燃燒的條件:1物質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教師)適當點撥: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它不隨周圍的環境、所處的位置以及大小的變化而變化。(過渡句)通過剛才你做的實驗,你認為這三個條件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學生很容易得出,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教師)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手帕燒不壞了嗎?(學生)學生自由發言,(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學會運用,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教師)現在大家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小木條放在火上幾秒鐘就能燃燒,而粗的木條大約需要1分鐘左右才能燃燒,難道是小木條的著火點低嗎?(學生)學生討論,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過渡語)同學們學習了燃燒具備的條件,試試看,你能解釋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嗎?小亮發現野營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將木柴架空了一些,他這樣做目的是?俗話說火大不怕柴潮,為什么?家庭用煤經過從“煤球”到“蜂窩煤”的變化,有何意義?你能解釋為什么家里生爐子時,要先點紙,然后點小木條,最后放煤塊嗎?為什么在高溫干燥的季節里,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森林也可能發生火災?火柴點燃后,火柴頭朝上放置燃燒時間長還是朝下放置燃燒時間長呢?(教師)燃燒的條件你理解了嗎?如果理解了你能給我們解釋開始的小魔術嗎?(學生)積極討論得出結論:手絹是可燃物,它與氧氣接觸,之所以沒有燃燒,是因為酒精燃燒釋放出的熱量被手絹上的水吸收了,因此溫度沒有達到手絹的著火點,所以它沒有燃燒。(設計意圖)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渡語)通過實驗,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燃燒具備的三個條件,那么請大家仔細回顧剛剛我們在探究燃燒條件時,你是如何熄滅蠟燭、木條和酒精燈、煤塊的?(學生)學生們可能會說出很多方法,例如:有的同學說蠟燭用嘴吹滅的,有的同學說使用燒杯一罩就滅了,有的同學說把蠟燭放入二氧化碳中它就熄滅了,也有的同學說是用剪刀剪去了一段蠟燭,蠟燭就滅了。2酒精燈是用燈帽蓋滅的。3手指粗的木條或煤塊插入水中就熄滅了。4小木條從火焰處拿開就熄滅了。(提問)請結合燃燒的條件想想為什么這些方法就能使它們熄滅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師生歸納)滅火的原理:①消除或隔離可燃物②隔絕氧氣和空氣③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教師)提醒學生,滅火的原理③是降溫,不是降著火點。這三個原理是同時具備還是有其一就可?(學生)思考后回答,燃燒是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而滅火只要符合三個原理之一即可。,(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練習)你能當消防員嗎?(1)炒菜時油鍋著火怎么滅火?(2)如何撲滅森林大火?(3)家里的木柴垛著火怎么滅?(4)家里的煤氣罐著火如何辦?(5)檔案著火如何處理?(教師)發生火災時,可能會給人的生命造成危險,發生火災時如何自救呢?對于這部分內容,從小學我們就進行過逃生演練,那么誰能說說發生火災時如何自救。(學生)學生自由發言(設計意圖)鞏固滅火原理,掌握有效的滅火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結)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掌握燃燒和滅火的知識是我們中學生應具備的素養,正確認識燃燒,謹慎用火,讓火災遠離我們的生活,讓火更好的為人類造福。(鞏固練習)1.天津港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消防官兵在滅火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沙土。下列滅火過程中也依據這個原理的是( )A.砍掉樹木形成隔離帶B.用嘴吹滅蠟燭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D.用高壓水槍滅火2.酒精燈的火焰太小時,將燈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B.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3.根據你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在深林中遇到火災時要順風逃跑B.家用電器著火,先斷電再滅火C.室內起火,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D.夜晚廚房內煤氣泄漏,要開燈檢查。4.在古代,人類很早就掌握了鉆木取火的方法,鉆木之所以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話來解釋。①木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②溫度達到了木頭的著火點,且木頭與氧氣接觸,木頭便燃燒起來鉆木頭時,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正確解釋鉆木取火原理的順序是5.成語“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滅火的原理,下列滅火方法也依據這個原理的是( )A.砍掉樹木形成隔離帶 B、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C、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D、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6、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將煤塊制成蜂窩煤再燃燒,其目的是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B、所有燃燒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C、只要溫度達到著火點,物質就會燃燒D、蠟燭用扇子扇滅,是因為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7.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一列載有500噸燃油的火車途徑鐵路隧道時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將隧道兩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當,終于成功滅火。請你分析他們滅火方法所依據的原理是: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會特制“祥云”火炬克服低溫、低壓、稀薄空氣、大風,等不利條件,在珠峰之巔燃燒,舉世為之驚嘆。普通火炬在珠峰惡劣氣候條件下容易熄滅的原因是:(板書)燃燒和滅火可燃物與O2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移除或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燃燒條件滅火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