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氧氣的性質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設計知識目標1、掌握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能描述氧氣與木炭、鐵、蠟燭反應的實驗現象,會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3、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及動手實驗能力。2、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描述及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3.逐步樹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的辯證觀點二、教學重難點設計重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難點:1、培養學生主動觀察、思維、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的完整和準確性。2、培養學生對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意識三、設計理念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與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獨立與個性化的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倡導學生親身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與體驗中獲得感悟與理解。而且我也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所謂教就是為了不教,所以引導學生嘗試自主歸納整理是很有必要的。四、教學方法啟發引導,討論歸納,科學實驗探究方法五、教學用具準備儀器、藥品:制取好的氧氣若干2瓶、錐形瓶(帶導管、塞子)、長頸漏斗、錐形瓶、水槽、火柴、酒精燈、藥匙、鑷子、坩堝鉗、木炭、鐵絲、蠟燭、雙氧水、二氧化錳、砂紙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程序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引言 1、復習舊知 2、提問、過渡、引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空氣的成分,同學們還記得空氣中含量居第二位的氣體是什么嗎?它的化學式怎樣寫呢?2、(評價學生的回答)那么你們對氧氣的性質又了解多少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氧氣的有關性質。 1、思索回答 2、傾聽疑惑 1、回顧已有的知識 2、直接引入課題,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目標和任務氧氣的物理性質 活動一:觀察氧氣 活動二:聞氧氣的氣味 1、我們研究一種物質的性質往往需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個是物理性質,另一個便是?2、那我們就先來研究一下氧氣的物理性質,看具體包括哪些內容?板書:一、氧氣的物理性質……3、(展示已制取好的氧氣)這里有一瓶我事先制取好的氧氣,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氧氣的顏色,狀態是怎樣的(白紙作陪襯并做搖晃狀)?4、那氧氣的氣味是怎樣的呢?有沒有同學想上來聞一下,然后告訴大家是什么氣味?(請一位同學上來演示)5、評價學生聞氣體的方法是否得當,并演示正確方法講述原因 板書:一、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1、化學性質 2、氣味,狀態,顏色,溶解度、密度 3、無色透明、氣態 4、(舉手)一個學生演示,并回答:無味的。 5、理解贊同 1、 回顧已有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內容埋下伏筆2、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 3、直觀的了解氧氣的顏色,狀態 4、直觀的知道氧氣的氣味 5、 使學生學會聞氣體的方法 氧氣的化學性質 活動四: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活動五: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活動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活動七:觀察硫在氧氣中的燃燒現象 活動八:紅磷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1、接下來我們觀察一個實驗,希望同學們能仔細觀察,并及時把實驗現象記錄下來。(一一展示實驗器材)先用鑷子夾取一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紅熱,然后迅速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待燃燒停止后,向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震蕩。將觀察到的現象填在導學案上。2、木炭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相比,哪種燃燒更旺一些? 3、試著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板書:演示石蠟在氧氣中燃燒我們來做蠟燭燃燒的實驗:點燃一根蠟燭,然后迅速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待燃燒停止后,向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震蕩。將觀察到的現象填在導學案上。試著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1、 接下來我們再來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同學們注意觀察現象。用砂紙把細鐵絲檫亮,繞成螺旋狀;一端系上一根火柴,在酒精燈上點燃火柴,等火柴將要燒完時,立即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里(瓶底留有少量水)。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5、我們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下瓶壁,有什么感覺?(評價學生的回答)6、小結: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試著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板書: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并產生大量熱,生成了一種黑色的固體7、觀察硫在氧氣中的燃燒現象8、對比紅磷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的燃燒現象 1、認真觀察 傾聽、記錄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在氧氣中燃燒更旺 3、在練習本上書寫 4、在氧氣中燃燒得更旺;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5、火星四射、瓶底有黑色物質出現 6、一位同學上來摸一下瓶壁回答:發熱。 7、傾聽、記錄表示贊同 8、 燃燒的更旺,產生大量的白煙 1. 激發疑問, 2. 及時鼓勵,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 活動四、五、六、七、八 通過實驗演示指導學生觀察與分析實驗現象,其間穿插學生對實驗探究過程的體驗。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意識,熟悉探究程序,使學生養成從實驗到分析再到結論的習慣。 氧化反應 1、觀察上述三個反應有什么共同之處?(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完成) 2、像這樣有氧氣參加的反應我們稱之為?(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 1、思考、討論,都有氧氣參加,反應條件都是點燃,反應物都有兩種… 2、氧化反應1、寫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鐵、水的化學式;思考、討論:都有氧元素,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傾聽理解 引導學生從典型實例中,歸納出氧化反應、氧化物的概念 氧氣的檢驗 活動九 教師演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 觀察現象 鞏固練習 活動十 1、關于氧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氧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很少與其他物質反應B、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就能與多數物質反應C、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所有物質反應D、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一定條件下能與很多物質反應2、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 A高錳酸鉀(KMO4) B氯酸鉀(KClO3) C雙氧水 D空氣 3、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的關系是( )A、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B、化合反應一定是氧化反應C、二者都是基本反應類型 D、某反應可以既是氧化反應又是化合反應4、先寫出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分析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______;屬于分解反應.的是____________ ;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____________。1) 電解水:2) 氫氣在空氣燃燒:3) 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4)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5) 碳在氧氣燃燒:6) 鐵在氧氣中燃燒:7) 石蠟在氧氣中燃燒: 引導學生及時自主地溫故這節課的內容,加深理解與記憶。 課堂小結 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到這里就全部介紹完了,我們一起來回憶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在這節課中,我們主要學了哪些知識點? 參照板書回答 引導學生及時自主地溫故這節課的內容,加深理解與記憶。七、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根據“以生為本,減負提質”的理念,結合學校倡導的“生本教育”模式所設計的。我將從科學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力求將傳統教學的"以知識為本"轉移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討,體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 二、存在問題: (一)在小組建設上: 1.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與教學評價的要求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分小組進行炭、鐵分別在空氣、氧氣中的實驗,只把任務分配下去了,但沒有及時明確宣布要求,各小組成員對“實驗做些什么?”“怎樣進行操作?”“我在合作實驗時應該做些什么?”以及時間限制、競爭條件、展示準備、匯報要求等不是很明確,導致有一部分同學在合作中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使小組合作學習有作而不合的現象。 2.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教學評價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積極有效的褒獎和激勵。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導致學習小組的合作效果不是很高?(二)在實驗探究上: (1)學生探究問題時的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討論到什么程度,還需仔細考慮。再有,當學生提出問題時,點撥的不夠深入。 (2)在學生的實驗活動過程中,老師的作用體現不是很充分,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有流于形式的傾向;實驗過程中的小組協作也不太充分,個別學生在實驗中完全沒有動起來,只是一個看客。我想如果在課前多對學生進行培訓,多對學生分工合作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都有事可做,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一分子,這樣學生的能力發展可能會更好。同時也可以開放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多進實驗室多做實驗來提高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三、改進措施1、加強理論學習,在課堂上注重細節,小組建設更明確。2、注重整體,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實驗活動過程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