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方案設計課題 元素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認識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2.學生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并了解地 殼中、生物細胞中含量較大的幾種元素。過程與方法:1.使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2、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情景態度與價值觀: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元素符號的意義教學難點:元素符號的意義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學習工具單。2、結合課本資料分析以及通過有關圖片展示來了解化學。學 習 過 程 設 計(第 1 課時)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呈現目標。(3分鐘) 讓學生聯系生活思考,點明課題出示目標并解讀。 1、積極思考,充滿學習興趣。2、對目標有初步的認識。 從生活現象出發,調動學習興趣,同時引出課題。二、問題引領、自主學習(7分鐘) 第一關、【探究活動一】元素在地殼、生物細胞、海水、大氣中存在的情況是怎樣的? 1、學生結合解決單上的內容和要求,采取“六字”預習法(查、劃、寫、記、練、思),進行結構化預習。2、獨立完成導讀單。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第二關、【探究活動二】什么叫元素?【探究活動三】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元素符號怎么讀呢? 學生猜測,并說明依據。 激發興趣。第三關、【探究活動四】元素符號有什么含義? 學生獨立自學,掌握知識點。 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三、合作探究、組內研討(15分鐘) 教師巡視關注每組的交流內容和學習程度,以便更好的發現問題、調整學習進度。教師組織學生展講,做好點評。 1、交流活動1、2及問題1的答案。其他同學質疑交流,學生聆聽并做好筆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參與,積極、主動,不依賴于教師的支配,使思維始終處于學習的“憤””“悱”狀態。四、班級展示、有效指導(15分鐘) 教師演示:發放問題解決評價單。要求各小組根據預習情況及合學交流情況;生成問題,學科長做好記錄,學術助理收集各組的問題,交給老師。1、教師引導各小組對預習所形成的問題進行整理,交流。2、教師巡回指導。 1、小組合作交流,對個性問題進行有效評價、答疑解惑。2、學術助理將問題回饋給老師。 引領學生將所看到的實驗現象用作圖的形式體現出來。從動腦到動手。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情景創設小組展示情景教師質疑:你能解釋一下課前視頻中的現象了嗎? 學生回答。 學以致用,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五、歸納總結、規范評價、達標檢測(5分鐘) 教師引領學生歸納本節學習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整理筆記或質疑;完成《當堂檢測》。 歸納學到的知識,通過此環節對涉及的知識點總結提升板書設計 元素1、元素在地殼、生物細胞、海水、大氣中存在的情況。2、元素的定義。3、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元素符號的讀法。4、元素符號有什么含義。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