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和涵義2、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常見的化學現象和問題3、能用微粒觀點說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學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驗證,使學生會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2、通過實驗、匯報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3、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能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樂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培養學生“物質是永恒存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和應用2、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形成過程以及微觀含義的理解三、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四、教學時間:1課時五、教學過程【情景導入】師點燃一厚紙片,厚紙片燃燒,冒出白煙且慢慢變小,最后只剩下灰燼【提問】紙片燃燒屬于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學生回答】屬于化學變化【追問1】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總和會變化嗎?【學生1】會變化【學生2】不會變化【追問2】認為會變化的同學猜想一下到底會怎樣變化呢?【學生回答】可能會變小、不變或者變大【過渡】我們有了猜想,如何來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回答】用實驗來驗證【評價并過渡】很好。我給大家準備了兩個實驗①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②鐵絲與CuSO4 溶液反應。下面請大家討論一下,實驗過程需要得到哪些數據來驗證猜想?【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對個別同學思路進行指導【學生匯報】應先稱量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和反應后各物質的總質量,再比較反應前后是否變化。對于本實驗有溶液參加反應,因此還應稱量容器質量,且保證反應前后容器不變。【評價并過渡】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完整。下面請大家四人一組,完成兩個實驗并得到數據,注意操作準確,看哪一組先完成。【學生實驗】教師巡視,并做個別指導【學生匯報】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總結】科學家曾做過大量實驗,無數實驗都證明: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這是化學反應遵循的規律。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練習】1.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10克冰受熱熔化成10克水B.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C.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學生交流答案】選D,A項屬于物理變化,B項沒有提到質量,C項沒有說“總和”【強調并板書】在質量守恒定律中,“化學變化”是前提,“質量”是核心,“參加反應”是條件。【過渡】為什么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試一試】請用“改變”、“不變”、“可能變”填空1. 由表達式水(H2O)液態氧氣(H2)氣態+ 氫氣(O2)氣態一氧化碳(CO)氣態+氧氣(O2)氣態 (點燃)二氧化碳(CO2)氣態可得出:①反應物和生成物相對比,物質的種類_____;②由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可看出元素的種類_____。2. 下左圖是水電解的微觀示意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右圖為一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示意圖,請結合兩圖回答:①化學反應中物質的種類改變,從微觀看分子的種類______,分子的數目______。②在化學反應中,_____是化學變化最小的微粒,因此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_____,原子的數目_____,原子的質量_____。【指導】演示“水電解”動畫課件,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觀察粒子數目,再次完善第2題。【學生交流答案】第1題,物質的種類改變,元素的種類不變。第2題,分子種類改變,分子數目可能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總結并板書】由上題我們很清楚的看出,從微觀上分析,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這就是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此外,分子的種類改變,數目可能變,宏觀上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總質量不變。【遷移】有人宣布發明了一種可將水變成汽油的技術,因此他可用水開動汽車,你相信嗎?【學生回答】不相信,水變成汽油是不可能的,水中只有氫、氧兩種元素,汽油中卻含有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種類不變,這種發明不可能實現。【評價】大家回答得很好,已經能運用科學知識解釋一些實際問題。【拓展】下面我還有一個實驗,請大家仔細觀察。將兩根蠟燭放在天平的左盤,右盤放適當砝碼并調平天平,此時天平平衡,點燃左盤的兩根蠟燭。(注:一根蠟燭燃燒,短時間內現象不明顯,因此用兩根蠟燭實驗)【提問】隨著蠟燭的燃燒,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隨著蠟燭的燃燒,天平開始不平衡,右盤變重,左盤變輕【追問】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1分鐘后)大家想一下蠟燭燃燒時除了蠟燭還有什么參加反應,又生成了什么?【學生回答】蠟燭燃燒需要氧氣,反應前氧氣的質量沒有稱量,而反應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又逸散到空氣中,也未被稱量,所以天平不平衡。【評價并總結】回答得很好,這就是質量守恒定律中強調的“總和”,所以在遇到有氣體參加反應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大家一定要注意應該在“密閉體系”中去討論質量守恒定律。此外,還有些溶液間的反應會有沉淀生成,計算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時別忘了沉淀的質量。【提問】回憶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1】本節課我學了質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學生2】本節課我學會如何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問題,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如,質量守恒定律必須針對化學反應,一定要是質量守恒不能是體積等其它,且是參加反應的所有物質質量總和及所有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總結】對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相信大家會做的更好。下去之后大家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板書設計】 質量守恒定律內容: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前提(范圍):化學反應核心: 質量條件:參加反應二、質量守恒的原因(微觀解釋)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 不變原子的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