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第3課時)一、教學設計說明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的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本節課主要通過圖片、漫畫、分析歸納和小組交流討論等介紹空氣污染,危害等,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空氣的必要性。二、教學背景分析【課標分析】空氣是是身邊最常見的化學物質之一,學生已有初步認識,但還不系統。因此課標要求能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認識空氣對人類的重要作用,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學情分析】對空氣這種最常見的物質來說,原本對空氣有一些初步的認識,但不系統。學生剛剛學完空氣第一課時,第二課時,已對空氣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根據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電視新聞等知道目前空氣被污染現象、防治的方法等也有一點基礎和認識,但也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系統的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污染物的分類、污染的危害、三大環境問題、防治的具體措施等相關知識。【教法分析】本節課的重點在于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空氣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危害及造成三大環境問題以及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搜集氣體用途的圖片、增加學生對各種氣體的用途的理解。從而引出新課。讓學生先討論一下身邊空氣被污染的現象,總結空氣的污染源,進而將污染物分類。觀察漫畫看空氣被污染的危害,教師在課前安排三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搜集氣體被污染后造成的三大環境問題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感受空氣被污染的后果及保護空氣的必要性。因此增強學生一定要保護空氣的意識,同時我們要提出具體的防治的措施。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了解常見的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危害,學會閱讀空氣質量日報。過程與方法:1、通過小組成員的交流討論,列舉各種污染物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提出防治空氣污染的各種措施。2.學會日常生活中保護環境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珍惜資源、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熱愛自然的情感。2.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3.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空氣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及培養環保意識。用所學的關于空氣保護的知識指導日常的生活。【教學難點】空氣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及培養環保意識。用所學的關于空氣保護的知識指導日常的生活。【學習方法】閱讀討論,分析歸納,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學過程】閱讀課本28-29頁,小組交流討論下列問題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氮氣的性質和用途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小組同學展示答案教師展示有關氣體用途的圖片,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完善,讓同學們在討論的過程中體會空氣的用途之廣泛保護空氣的學習多媒體展示圖片,結合課本30頁,討論下列問題:你身邊發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你能做些什么?學生討論之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為學生講解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三大環境問題。聯系生活,總結保護空氣的方法:出門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植樹造林等等。課堂總結板書設計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保護空氣布置作業練習冊對應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