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設計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過程與方法:通過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原理和裝置的比較,初步確定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二氧化碳制取的的探究,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樂于實踐的科學精神,也發展其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教學難點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經驗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設計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教學方法:學案導學法、質疑點撥、講授啟發等。學法指導:合作探究、觀察回顧、對比歸納、實驗操作、練習應用等。實驗用品:錐形瓶、雙扣橡膠塞、長頸漏斗、導管、集氣瓶、玻璃瓶、試管、單孔橡膠塞、大理石、鑷子、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鈉粉末(各小組的儀器不盡相同)。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從人類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O2 過渡到與植物息息相關的氣體——CO2 ,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問題 聯系實際創設情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O2 與CO2的相互聯系,引入新課。探究學習一探究學習二探究學習三探究學習四 活動一、實驗室制取CO2 的反應原理的選擇【引領回顧】引導學生回顧能得到CO2 的方法。【引導學習】選擇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應考慮的四大因素。【交流判斷】聯系四大因素小組內交流判斷給出的方法是否適合實驗室制取CO2。【得出結論】得出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和原理 。 學生各抒己見,得到能得到CO2的多種方法。齊讀選擇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應考慮的四大因素。小組內開張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認識藥品的狀態及了解實驗室制CO2的化學反應原理特別是方程式的書寫。 復習舊知識,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加快新知識的內化。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清整節課學習的線索——實驗室制CO2的反應原理。活動二、探究——制取CO2裝置的設計【回顧】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我會設計-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聯系已與知識和給出的儀器畫出各自認為合適的制取CO2 的裝置示意圖,并發掘具有代表性的裝置圖。【引導小組交流】引導學習小組內成員對各自選擇的裝置圖進行評價 觀察實驗室制取O2的裝置示意圖,回顧實驗室制取氧氣過程中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選擇。根據所提供的器材和已學知識,人人充當設計師,設計實驗室制CO2 的裝置圖,并在學生展示區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裝置圖。分組進行討論,形成發生、收集裝置選擇的感性認識并發展知識遷移能力。 建立實驗室制O2和制CO2相互聯系,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科學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探究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活動三、發生、收集裝置的選擇【教師質疑】針對上一個活動中學生具有的代表性的實驗裝置進行有正對性的質疑。具體表現如下:發生裝置→酒精燈和容器開口方向;收集裝置→較少人設計的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氣法。【查漏補缺】針對學生的總結,對沒有涉及到知識進行補缺。活動四、制取CO2并檢驗【指導評價】指導學生完成CO2的制取、檢驗并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評價。 “設計師”針對教師的質疑給出相應的解答并論證,并可以借助小組集體的智慧。小組內進一步交流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理論依據并能根據理論依據利用現有一起組裝正確的制CO2的裝置。利用已組裝好的實驗裝置按照正確的操作步驟制取CO2并檢驗。 是學生對發生、收集裝置的選擇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學生運用對比、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知識建構的主體——學生。使學生動腦與動手相結合,鍛煉學生化學基本實驗操作的綜合應用能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所學知識,談自己的收獲。 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鞏固應用題。 學以致用,完成鞏固應用題。 促進新知識的轉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反饋學情,為下一課時的教學作準備。拓展延伸 設計梯度聯系特別是綜合應用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開拓學生思維【板書設計】第六單元 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反應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藥品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實驗原理實驗裝置檢驗方法: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