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一、教學設計思路:質量守恒定律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抽象,所以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從中切實感受質量守恒的知識。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探究試驗(兩個實驗視頻,兩個分組實驗),從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方面去考慮化學反應。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教師要搞好巡回指導,對于錯誤的操作要及時指正。學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動中,逐步感受質量守恒的內涵,逐步總結從個別反應到一般規律,最終形成質量守恒定律。結合宏觀現象得出的結論,教師再從微觀方面引導學生去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化學反應前后沒有改變的微粒,從而得出質量守恒的原因,學生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應該可以得到從感性到理性的提高。二、教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重、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儀器、藥品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火柴、酒精燈、坩堝鉗、石棉網藥品:鎂帶、碳酸鈉溶液、稀鹽酸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什么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什么? 回答問題: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作鋪墊提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時,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比較,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常見的現象:木柴燃燒只剩下灰燼;生銹的鐵釘質量比未生銹時的質量大。 假設猜想:a.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b.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c.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用問題引出新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實驗設計:針對你們的猜想,我們應該怎樣來驗證? 提出實驗方案:分別測定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 引導學生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播放視頻:用多媒體播放“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 http: / / www. / lu / column20596 / %e7%99%bd%e7%a3%b7%e7%87%83%e7%83%a7.flv )”和“鐵釘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測定”實驗的視頻,并引導學生觀察反應的現象和天平平衡情況。 在老師的指導下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實驗結果分析:通過上述反應前后天平平衡能得出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結論。板書: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在老師的分析和指導下得出正確的結論。 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合理結論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出問題:為什么化學反應會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通過水通電反應的微觀解釋分析得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的結論。 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 學習從微觀結構示意圖中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結論分析: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發生了重新組合,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沒有發生改變,所以物質的總質量不會改變。板書:2.原因: (1)宏觀解釋: (2)微觀解釋: 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化學反應前后的不變。 培養學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引導學生設計“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和“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的實驗方案。 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兩個實驗的實驗方案 培養學生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指導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讓一半學生做“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的探究實驗,另一半學生做“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的質量的測定”的實驗。 進行分組實驗,認真觀察和記錄反應現象。 培養學生實驗動手和觀察實驗的能力。提出問題:為什么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產物的質量會減少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物的質量會增加呢?是不是這兩個反應都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得出結論:所有的化學反應均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板書:3、應用范圍: 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得出質量變化的原因:1、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產物的質量會減少的原因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氣體,從燒杯中逸出。2、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的產物的質量會增加的原因是鎂帶燃燒時有氧氣參加反應,反應前氧氣沒有和鎂帶一起稱量。 通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明白天平不平衡的原因。課堂小結:1、學完本課題你有什么收獲 回答: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3、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 通過歸納本節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歸納事物的能力。課堂練習:1、反應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參加了反應,生成了4 g C,則有____g D生成。2、加熱10 g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反應后稱得殘留物的質量總和為9.52 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___g。3、已知石蠟是蠟燭的主要成分,蠟燭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的產物是CO2和H2O,判斷石蠟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4、在化學反應2XY2+Y2=2Z中Z的化學式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5、將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熱后,A全部參加反應,C增加了8g,同時生成了4gD,則在反應中A和 B的質量比是( )A.5:1 B.1:5 C.1:4 D.4:1 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板書設計:課題一 質量守恒定律一、質量守恒定律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原因: (1) 宏觀解釋元素的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 (2) 微觀解釋: 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3、應用范圍: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