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1.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防火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科學地認識研究燃燒、滅火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難點:探究燃燒條件實驗方案設計教 學 思 路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實驗的設計與分析,探究內容從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及已有的認知基礎作為出發點,通過實驗探究、比較歸納的過程,一步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形成觀念。本節課講解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學生對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燒現象比較熟悉,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了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對滅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本節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發現和提出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親自實施探究方案→總結歸納形成結論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回顧以往做過的幾個燃燒實驗,通過現象總結燃燒的共同特征。 通過現象找出規律、得出結論 通過現象來找出共同點,最終養成善于總結的目的。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原理 【探究1】燃燒的條件 圖片展示接觸過的燃燒的圖片:鐵在氧氣中燃燒、鎂條的燃燒、蠟燭的燃燒等。提出問題,什么是燃燒?進一步設疑,任何物質都能燃燒嗎?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請思考歸納:燃燒與哪些條件有關? 猜想一 物質具有可燃性 猜想二 物質與氧氣接觸 猜想三 達到適宜的溫度 教師補充著火點知識: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不同物質的 著火點不同 讓學生根據燃燒條件的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提示設計注意事項:一:設計原則:原理科學、原料易得、操作簡單安全、節能環保。 二:探究方法1:控制變量法 2:對照實驗法 讓學生交流設計思路 讓學生小組合作,實驗探究,驗證猜想,教師提醒實驗注意事項 提問:燃燒的條件是只要其一還是需要同時具備? 拓展分析:白磷和紅磷實驗 教師【演示實驗】 實驗現象: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銅片上的紅磷和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 思考:1、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什么條件相同,什么不同,如何讓其燃燒? 2、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白磷什么條件相同,什么不同,如何讓其燃燒? 師問:如果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會有什么現象? 提問:燃燒的條件有哪些?是否缺一不可? 出示圖片,火災的危害,火災危害的資料引起思考:火災危害無窮,當火災來臨,如何快速滅火? 選取常見蠟燭作為探究對象,引領學生探究滅火原理。 【探究2】“讓燃著的蠟燭熄滅” 引導總結有哪些滅火的方法 師問:從燃燒的條件思考,這些滅火的方法應用了那些原理? 交流共享:滅火與燃燒條件之間有什么關系?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滅火也需要同時掐斷3個條件嗎? 學以致用: 下列情形下是采用什么方法滅火的?滅火的原理是什么?搶答進行。 酒精燈火焰 森林著火 油鍋著火 建筑物著火 電器著火 觀看圖片,思考歸納,分析燃燒與物質的可燃性有關 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回想生火爐的過程 從生活中最熟悉的燃燒現象入手分析 猜想一 物質具有可燃性 猜想二 物質與氧氣接觸 猜想三 達到適宜的溫度 學生自主學習,敘述 學生選取藥品設計實驗,小組內合作交流: 1:探究物質應具有可燃性 :石塊、酒精燈、蠟燭、木條、火柴、木炭、坩堝鉗、石棉網、鑷子 2:探究物質應與氧氣接觸 : 兩只蠟燭、火柴、燃燒匙、燒杯 3:探究燃燒應達到適宜的溫度: 木條、木炭、坩堝鉗、酒精燈、火柴、石棉網、學生分組討論,找到方案,由學生代表做典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 積極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引發思考,燃燒條件是否同時具備,引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對產生的現象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 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觀察現象,激發學生實驗的創新意識。 學生總結展示燃燒條件,并認識到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學生代表做典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 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興趣 滅火比拼 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組內共享,積極動手,盡可能多的找到方法, 學生歸納總結滅火的方法 分析歸納滅火原理。 學生思考歸納:燃燒同時具備,滅火只需其一。 讓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生活現象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易于理解。 從生活經驗入手,分析歸納出有關燃燒條件的猜想。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探究燃燒的條件中燃燒必須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做好鋪墊。 通過學生設計實驗,小組內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合作能力 通過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從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對實驗實質的理解宜于簡化處理,重在應用。引起學生競爭的欲望,調動學生積極性,尋找滅火方法 引導學生利用燃燒和滅火的原理解決問題。充分理解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火災預防和自救 交流討論:假如我們遇到火情時,你能采取哪些措施成功的自救呢? 展示火災逃生的方法 遇到小火,電話報警 2.保持鎮靜,迅速撤離3.不入險地,不貪財物4.簡易防護,捂鼻匍匐。5.善用通道,莫入電梯6.緩降逃生,滑繩自救。7.避難場所,固守待援8.緩晃輕拋,尋求援助。9.跳樓有術,雖損求生。 我的檢測: 小組內交流討論 學會防火自救的方法,培養安全用火的意識 層層深入的加深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 【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交流收獲。 學生回顧知識,敘述學習體會。 學生討論,回顧總結,加深記憶。作業 調查家中和周圍的用火隱患,找出排除隱患的方法。 學生查找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提出解決措施。 鼓勵學生自學,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