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新課導入】最高人民法院表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思考:如果某成年人打賞給主播160萬元,那么可不可以把錢要回呢?為什么?換成未成年人呢?不可以,因為成年人是完全行為能力人,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么?法律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護10.1 法律為我們護航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自學導航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0151 PP T模板網 www.51 p ptmoban.com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02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03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04未成年人如何正確對待法律給予的特殊保護?05我們需要特殊保護1PART我們需要特殊保護我們未成年人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多名學生上網課受騙1.在杭州就讀初二的李同學,在家上網課期間,被騙了整整12萬余元。李同學上完網課,看到QQ好友“英語墻”在他的QQ空間里發了條“發福利”動態:“總共有20萬的福利要發放,轉賬500元返800元...10000元返16000元”。涉世未深的李同學相信了,在對方的多種理由下,多次支付。2.福建省晉江市的黃同學,在qq群里看到做任意數額10倍返利的廣告,于是用自己手機里的所有壓歲錢,分2次支付了500元到對方提供的二維碼,然后美滋滋地等著對方返5000。突然對方稱必須掃碼支付滿10次才能返現,不然之前的錢也退不了了,沒想到黃同學竟接著拿了她父親的手機,用微信、支付寶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多次支付。案 例分 析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家庭暴力校園欺凌販賣兒童溺水食物中毒綁架兒童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通過以上數據,說一說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①未成年人的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自身原因)錯誤表達:未成年人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沒有辨別是非能力;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1924年,第一份《兒童權利宣言》在日內瓦產生195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1990年,我國政府正式簽署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截至2015年,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以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196個國家的批準,是世界上最廣為接受的公約之一。1959年1989年1990年2015年人類共識!探究一 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少年兒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希望、我們偉大民族的希望。”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人類發展)課堂筆記1.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保護?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自身特點) (P96/1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人類社會) (P97/1)感受法的關愛2PART未成人保護法第三條: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探究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憲法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一款: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勞動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探究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2.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2)②其他法律:憲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①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們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是不是違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特殊保護特權≠沒有違背。因為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對他們給予特殊保護,體現了對他們的關愛之情,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社會的公平。不僅沒有違背,而且是對這一原則的真正體現。課堂筆記3.哪些主體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P99/1 )關心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探究 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4.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政府保護網絡保護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家庭保護第三章 學校保護第四章 社會保護第五章 網絡保護第六章 政府保護第七章 司法保護第八章 法律責任第九章 附則家庭保護含義:家庭保護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陣地,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學校保護地位:在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學校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含義:學校保護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社會保護含義:是指國家、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地位:社會保護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是未成年人保護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網絡保護含義:是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地位:網絡保護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政府保護含義: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地位:政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承擔著主體責任。司法保護含義: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在內的廣義上的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地位: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六大保護 主體 要求 地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第一個陣地、基礎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未成年人重要作用全社會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主體責任國家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重要保障以下預防校園欺凌的行為屬于哪種保護?1.最高人民法院進一步落實了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2.學校健全指導預案,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進入學校;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3.公安機關依法維護校園周邊的治安和設置治安亭。4.父母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是非觀。5.媒體報道校園欺凌事件時要嚴格保護未成年人隱私。1.司法保護2.學校保護3.司法保護4.家庭保護5.社會保護6.教育部發布《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校園暴力的指導意見》6.政府保護從權利與義務的角度看,這兩個材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思考:未成年人應如何正確對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權利?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要尊重和維護他人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材料一:上了初二的小李,結識了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經常遲到曠課,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進行教育談話,小李卻說:我受法律特殊保護,老師您不能批評我。材料二:初三即將畢業的小張,染上了吸煙的惡習,一開始還躲在角落里吸煙,后來直接在教室、校園內公開吸煙,被學校領導帶到辦公室進行教育談話,小張卻說:吸煙是我個人的喜好,關你們什么事?探究五 未成年人如何正確對待法律給予的特殊保護課堂筆記5.未成年人如何正確對待法律給予的特殊保護?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P100/1)課堂小結法律為我們護航我們需要特殊保護感受法的關愛未成年人的含義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法律特殊的保護?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六道防線①未成年人自身特點(必要性)②人類社會的發展(重要性)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正確對待法律的特殊保護課堂練習1.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 )A.未滿十四周歲的公民 B.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C.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D.未結婚的公民【答案】C。《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C選項正確。2.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無限關懷,制定了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它們是( )①未成年人保護法 ②義務教育法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A.①② B.② C.①③ D.③④C課堂練習3.習近平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朋友們回信中寫道:你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澳門的未來。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后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這表明 ( )①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②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民族希望③啟示我們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④法律賦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護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A課堂練習4. 一個13歲男孩偷騎家里報廢摩托車上學,途中被交警查獲。在了解情況后,交警依法對其不予行政處罰,扣留車輛后責令其父母將男孩帶回家嚴加管教。經過交警和父母的教育,男孩認識到了錯誤,承諾不會再犯。對此,下列看法符合法律規定和法治精神的是 ( )A. 未成年人違法無關緊要,理應不予行政處罰B. 應加重對男孩處罰,才能起到警醒作用C. 不予行政處罰體現國家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D. 違法必究,不應免除男孩的行政處罰C課堂練習5. 《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發現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2020年2月,北京兒童醫院在搶救一名女童時,發現女童受傷可能是家庭暴力導致,于是立即報案。后經調查,女童受傷是其父親所為。經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聽到判決后,女童父親后悔地說:“我不知道打孩子也犯法”。據此,以下分析錯誤的是A、醫院主動報警,體現了對受傷女童的社會保護B、增設強制報告制度是因為未成年人毫無自我保護能力C、父親不知道打孩子犯法說明我國仍需加強法治宣傳力度D、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依法判決均體現了對女童的司法保護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1 法律為我們護航.pptx 司法保護.mp4 學校保護.mp4 家庭保護.mp4 政府保護.mp4 社會保護.mp4 網絡保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