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專題04: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復習目標】1. 通過閱讀教材,學生填表完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梳理。2. 通過史料研讀,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3. 通過閱讀教材,學生列表完成對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以及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的相關知識梳理;從而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復習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國兩制梳理線索、構建知識體系【單元概述】 (統一是國家經濟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與基本前提,實現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符合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與國家統一作出了長久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實現了民族大團結。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體系建構】【時空坐標】鞏固基礎,考點精講精練第12課 民族大團結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2.性質/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第一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時間:1947年4.數量: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5.意義:(1)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2)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3)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例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社會保障制度【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為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有力地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政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的民生制度,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知識拓展1】對比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特別行政區的異同項目 民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經濟特區不同點 目的 穩定社會,解決民族問題 祖國和平統一 發展經濟,促進現代化建設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權限 可根據本地區、本民族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區 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高度自治權 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政策范圍 5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港、澳、臺(臺灣尚未回歸) 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相同點 ①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非主權實體); ②都是中央和地方關系; ③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知識點二:共同繁榮發展1.政治: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各族人民邁進社會主義社會。2.經濟: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3.文化: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4.戰略:西部大開發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例1】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把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作為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的兩項中心工作,隨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A.確?!耙晃濉庇媱潓嵤?B.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教育C.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D.推動邊疆的興邊富民行動【答案】C【詳解】中共中央重視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體現了中央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問題,重視民族團結,故選C;1953年開始“一五”計劃,材料與一五計劃無關,排除A;材料反映中共中央對少數民族工作的重視,無法體現工作重心的轉移,排除B;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興邊富民行動,排除D。第13課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知識點一、“一國兩制”的構想1.提出: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首先針對臺灣問題提出,最先成功運用于香港)2.內涵: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3.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例1】“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不僅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方向,也成為、解決爭端的一個典范。下列選項中屬于成功運用此方針的“典范”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澳門回歸【答案】D【詳解】“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澳回歸體現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構想的正確,所以D項符合題意。而ABC三項屬于中國外交方面的成就,不屬于祖國統一,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知識點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4.過程:(1)中英聯合聲明,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中葡署聯合聲明,中國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5.意義:港澳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讀圖學史】【例1】“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A.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 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C.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百年的屈辱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落后、政治腐敗,而香港回歸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強大。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為香港回歸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故C項正確;ABD項均為香港回歸的原因,而香港回歸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強大,因此,均與題干“主要原因”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知識點一、對臺政策毛澤東:(1)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20世紀50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鄧小平:(3)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江澤民:(4)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胡錦濤:(5)2005年胡錦濤針對臺灣提出四點意見,《反國家分裂法》實施。習近平:(6)2015年習近平會見馬英九時提出:兩岸共同實現中華民族振興。【例1】(2021年南京中考真題)新中國成立后,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③澳門回歸祖國 ④海峽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A . 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發生在1951年;②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1997年;③澳門回歸祖國在1999年;④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因此正確排序①④②③。A正確;BCD與事實不符。BCD錯誤。綜上故選A。知識點二:海峽兩岸交往過程1.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2.1990年臺灣成立?;鶗?,1991年大陸成立海協會。兩個均為民間團體。3.1992年,確立“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4.2005年,胡錦濤會見連戰,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5.2015年,習近平在新加坡會見馬英九,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6.2008年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有利于兩岸統一的因素:①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為收復臺灣提供了堅實后盾。(根本原因)②一國兩制在港澳成功運用,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范例。③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統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易錯易混:1.港澳問題涉及外國侵略,必須恢復行使主權;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不容別國干涉。2.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所堅持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3.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是“九二共識”的核心與實質)。【例1】臺灣舞劇《薪傳》曾在大陸演出,引起轟動,它反映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同胞一脈相承的親情關系。下列關于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汪辜會談”的舉行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形成③江澤民“八項主張”的提出④臺灣當局“三不”政策的調整【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汪辜會談”的舉行是1993年;“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基本方針的形成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是1995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的時間是1987年。②④①③排列順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2】“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給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的頒獎詞,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國兩制”B.消除了兩岸隔閡C.發展了“九二共識”D.彰顯了民族親情【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臺灣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為彰顯了民族親情,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促成了“一國兩制”、消除了兩岸隔閡、發展了“九二共識”,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知識拓展2】史實證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課堂練習,學以致用!一.選擇題(共21小題)1.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據此你認為他正在學習的是一國兩制的( )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A.背景 B.性質 C.影響 D.內涵【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我國的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后來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得到了成功實踐。與題干內容相關的是“一國兩制”的內涵,選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一國兩制”的相關史實。2.2022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對如圖中西藏GDP變化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國家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B.西部大開發促進西藏經濟發展C.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的勝利D.西藏地區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分析】本題主要考查1959﹣2020年西藏GDP變化的原因。1959年,西藏開始實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農奴制度,進入社會主義階段;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正式確立。【解答】1959﹣2020年西藏GDP變化示意圖可知,1959﹣2020年增長速度迅速,其原因是政府支援西藏地區的發展、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廣大民眾的努力奮斗。西藏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說法錯誤,不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后西藏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3.下列關于一國兩制原則的說法錯誤的( ?。?br/>A.“一國”是指一個中國,“兩制”是指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是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而提出來的C.臺灣,香港,澳門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D.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國家政權和主權受到威脅,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國家的生存就會受到挑戰。國家安全有保障,經濟社會才能不斷發展,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解答】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耙粐笔侵敢粋€中國,“兩制”是指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A是錯誤觀點,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明確其考查了“一國兩制”等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4.“一國兩制”的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提供了理論支持,“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者是( ?。?br/>A.毛澤東 B.周恩來 C.鄧小平 D.孫中山【分析】本題考查了“一國兩制”?!耙粐鴥芍啤睘樽鎳慕y一大業指明了前景;“一國兩制”即堅持了祖國的統一,維護了國家主權,又充分考慮到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現狀及當地同胞的各方面意愿。【解答】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C是正確的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的“一國兩制”,屬于基礎性的知識點,結合教材熟練記憶即可。5.臺灣詩人余光中說:“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痹S多臺灣有識之士也提出“中華文化應是兩岸溝通的共同語言”。這說明( )A.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歷史悠久B.文化認同有助于實現兩岸和平統一C.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持續創新力D.“一國兩制”構想得到兩岸廣泛認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忌山Y合材料“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中華文化應是兩岸溝通的共同語言”進行分析。【解答】由材料中“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中華文化應是兩岸溝通的共同語言”可知,海峽兩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文化認同有利于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兩岸的文化交流,A項排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只提及“詩人”“有識之士”,未提及“兩岸廣泛認可”,D項是對材料的誤讀,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6.1982年鄧小平會晤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就香港問題發表著名講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编囆∑降闹v話最突出地體現了( )A.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B.“一國兩制”方針不能動搖C.談判是解決香港問題的唯一途徑D.武力是解決香港問題的最佳選擇【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香港回歸的原因。理解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史實。【解答】根據“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笨傻贸龊诵氖侵袊鴮ο愀鄣闹鳈鄦栴},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A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一國兩制,排除B項;談判只是方式之一,排除C項;談判是最佳選擇,不排除使用武力,排除D項。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香港回歸,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7.2022年2月28日,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抵達香港開展工作,將協助香港特區政府抗疫?;仡櫄v史,香港回歸祖國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C.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分析】本題考查香港回歸祖國的主要原因,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舊中國時期,中國貧窮落后,導致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因此香港能夠回歸祖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香港回歸祖國的主要原因。8.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這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是( ?。?br/>A.都通過改革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B.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C.都在自治區內享有一定自治權D.都滿足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愿望【分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澳門回歸。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歷史、合乎國情、順應民心的必然選擇。【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可知,西藏自治區設立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關;澳門回歸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有關。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制度,這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的制度,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都是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都有利于鞏固、維護祖國的統一。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構想下特別行政區的設立的相關史實。9.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蹦壳拔覈鉀Q“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br/>A.武力解決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帶來綜合國力的提高。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這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鄉愁”與臺灣問題有關,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的相關史實。10.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的日子,這20年是澳門繁榮,穩定發展的20年,對澳門平穩過渡、順利回歸起關鍵作用的是( )A.“一國兩制”,高度自治B.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C.“求同存異”方針的倡導D.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施【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97年,在“一國兩制”的指導下,香港順利回歸,證明了“一國兩制”的科學與偉大。【解答】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我國于1997年成功的收回了香港,這一成功實踐進一步證明了“一國兩制”的正確性,所以“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對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起著關鍵作用,A是正確的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注意識記“一國兩制”的提出及其成功實踐。11.“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方針。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br/>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分析】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考生需要熟知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在1982年;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1999年12月20日;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1997年7月1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在1979年。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通過祖國統一大業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調動與運用知識的能力。1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睂Σ牧侠斫庹_的是( ?。?br/>A.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是國家的主人C.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依據課本知識分析問題要求選擇即可。【解答】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 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說明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當家做主,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13.于右任先生在《望故鄉》詩中寫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北磉_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造成大陸與臺灣分離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B.清政府對外賣國割地C.中國與美國關系的破裂 D.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分析】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知識。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敗退臺灣是造成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現在分離的原因。【解答】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統治人民長達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居臺灣,造成臺灣與大陸至今分離。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勝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如果把“一國兩制”、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香港人民歡慶回歸祖國、九二共識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的主題是( )A.國防建設 B.香港回歸 C.外交成就 D.國家統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識記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當時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后來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得到了成功實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后來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故“一國兩制”、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香港人民歡慶回歸祖國、九二共識的主題為國家統一。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圖片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15.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下列相關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海協會和?;鶗_成“九二共識”②臺灣當局開始調整“三不”政策③習近平主席與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會面④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分析】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6.對聯是中華文化特有的表達方式,承載歷史信息。如圖對聯中“兩制”提出是( )A.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B.為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C.推動中國全方位外交D.為了解決臺灣問題【分析】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對聯中“兩制”提出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了香港、澳門與中國大陸長期的分離,直到20世紀末我國才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指引香港、澳門順利回到祖國懷抱的方針是( )A.“九二共識” B.“馬照跑,舞照跳”C.“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帶來綜合國力的提高。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這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這一政策在解決臺灣問題之前,成功的運用到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上,促進了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指引香港、澳門順利回到祖國懷抱的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相關史實。18.如圖所示內容,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br/>1979年,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三通” 1992年,?;鶗秃f會達成“九二共識” 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實現首次會面A.實現民族大團結 B.外交事業的發展C.香港澳門的回歸 D.海峽兩岸的交往【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海峽兩岸的交往的掌握。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解答】據題干“1979年,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三通’、1992年,?;鶗秃f會達成‘九二共識’、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15年,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實現首次會面”可知其內容都與臺灣有關,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海峽兩岸的交往。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海峽兩岸的交往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海峽兩岸的交往的內容與影響。19.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br/>史實 結論A 求同存異 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 尼克松訪華 中美正式建交C 九二共識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D 港澳回歸 祖國統一大業完成A.A B.B C.C D.D【分析】本題考查“九二共識”的內容和影響?!熬哦沧R”是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解答】“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表明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開始走向正?;?;港澳回歸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故選:C。【點評】掌握“九二共識”的內容和影響。20.2022年香港已經回歸祖國25周年,這是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香港的回歸是得益于哪一構想的提出( )A.民族區域自治B.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一國兩制D.九二共識【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知道香港的回歸是得益于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解答】香港的回歸是得益于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耙粐鴥芍啤睒嬒氲奶岢?,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一國兩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當年我國成功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主要原因在于( ?。?br/>A.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B.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C.“一國兩制”構思適合港澳實情D.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成功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的相關史實。【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這為“一國兩制”解決港、澳問題提供了條件。當年我國成功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成功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二.填空題(共4小題)22.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同屬 一個中國 ,共同努力謀求 國家統一 ”。【分析】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故答案為:一個中國;國家統一。【點評】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3.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 一國兩制 ”的偉大構想,該制度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運用。【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一國兩制的引領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故答案為:一國兩制。【點評】本題考查一國兩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4.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解答】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故答案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25.1990年臺灣成立了 海峽交流基金會 ,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 馬英九 在新加坡會面。【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主要進程和影響的知識。2015年,習馬會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解答】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1995年,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同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故答案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馬英九。【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甲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主要進程和影響的相關史實。三.材料題(共3小題)26.探究問題。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民黨集團的一部分軍政人員退據臺灣。他們在當時美國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臺灣海峽兩岸隔絕的狀態。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攻擊”。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了臺灣海峽,美國第十三航空隊進駐了臺灣。1954年12月,美國又與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共同防御條約》,將中國的臺灣省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中美建交不過三個月,美國國會竟通過了所謂《與臺灣關系法》,并經美國總統簽署生效。美國政府根據這個關系法,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國內政,阻撓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近年來,極少數“臺獨”分子鼓吹“獨立”,甚至投靠外國,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灣島內“臺獨”活動日趨囂張,而臺灣當局拒絕和談、限制交往、在國際上推行“雙重承認”和“兩個中國”的政策,實際上為“臺獨”活動提供了條件。日本是臺灣問題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盡管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又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但日本并不甘心,其染指臺灣的野心從來沒有停止過,二戰后,日本在對華關系、臺灣問題上緊緊跟隨美國,大談“臺灣歸屬未定論”,謀劃“兩個中國”,干涉中國內政。——李立《臺灣問題的由來》(1)材料一中國民黨集團“退據臺灣”直接緣于哪一場戰爭?(2)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中國統一臺灣的阻礙有哪些?(3)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提出你對如何實現祖國統一的一點建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渡江戰役、中國統一臺灣的阻礙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解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國民黨集團“退據臺灣”直接緣于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到臺灣。(2)根據材料二“近年來,極少數‘臺獨’分子鼓吹‘獨立’,甚至投靠外國,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灣島內‘臺獨’活動日趨囂張,而臺灣當局拒絕和談、限制交往、在國際上推行‘雙重承認’和‘兩個中國’的政策,又實際上為‘臺獨’活動提供了條件?!笨芍?,中國統一臺灣的阻礙是島內“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根據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攻擊’。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了臺灣海峽,美國第十三航空隊進駐了臺灣。1954年12月,美國又與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共同防御條約》,將中國的臺灣省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中美建交不過三個月,美國國會竟通過了所謂《與臺灣關系法》,并經美國總統簽署生效。美國政府根據這個關系法,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國內政,阻撓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日本是臺灣問題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盡管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又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但日本并不甘心,其染指臺灣的野心從來沒有停止過,二戰后,日本在對華關系、臺灣問題上緊緊跟隨美國,大談‘臺灣歸屬未定論’,謀劃‘兩個中國’,干涉中國內政?!笨芍袊y一臺灣的阻礙是外國反華勢力干涉中國內政。(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方針;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攜手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格局,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故答案為:(1)渡江戰役。(2)島內“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外國反華勢力干涉中國內政。(3)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方針;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攜手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格局,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渡江戰役、中國統一臺灣的阻礙的相關史實。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腥A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是通過哪一次會議的召開確定的?材料二:1992年,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在哪一次會議中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材料,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什么作用?材料三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 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 使自治權。此制度實行,體現了國家充分 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 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 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序言(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體現了國家怎樣的精神和原則?材料四:習近平同志指出,制度自信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只有同時保持制度的自信與創新的自覺,同時保持守正的堅定和創新的激情,才能不斷增強中國制度的生機活力。——孫來斌《中國制度守正創新之道》(《人民日報》)(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制度自信與制度創新關系的認識。【分析】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通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確定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中共十四大中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材料可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是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政策,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我對制度自信與制度創新關系的認識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故答案為:(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2)中共十四大;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3)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4)我們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相關史實。28.加強民族團結,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成功地實行A,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摘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材料一中的“A”指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施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請寫出它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材料二:(2)材料二圖一、圖二兩個地區是在鄧小平提出的哪一偉大構想指導下什么時間回歸祖國的?(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解決圖三問題的前提是什么?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對圖三所示地區的基本方針是什么?【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求學生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影響進行分析。(2)本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要求學生結合“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的內涵來分析。(3)本題主要考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學生結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內涵來分析。【解答】(1)據材料一“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并結合所學,材料一中的“A”指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施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這一構想的指引下,我國政府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門,建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3)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是一個中國原則;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的對臺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故答案為:(1)民族區域自治;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3)一個中國(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等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