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環境對生物的作用》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重點)2.能力目標通過探究“光(濕度)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的實驗,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初步學會探究活動的一般方法;(難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并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和交流。課前準備:教師:①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黃粉蟲幼蟲,干土、濕土,花鏟、自制紙盒、黑紙、黑布、培養皿、手電筒、鑷子等)②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收集的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學生:①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以組為單位進行收集各種環境因素對生物影響的資料、圖片等。②收集黃粉蟲幼蟲。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7分鐘 自主學習安排預習任務,完成以下問題: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為 和 兩類。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 、 、 、 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 ,包括 和 之間的相互作用。合作探究結合圖片分析影響草莓生活的因素,完成下列表格。類型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過渡:這些因素對生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展示交流:請各組同學(陽光組、溫度組、水分組、土壤組)展示課下收集的有關陽光、溫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1、陽光組2、溫度組3、水分組4、土壤組稀土污染的土壤總結:課下這四組同學都做了認真的準備,收集了豐富的資料,帶給我們一場視覺的盛宴。 預習課本內容完成自主學習的題目結合圖片分析影響草莓生活的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類。各組整合所收集到的材料,并派代表發言。1、陽光組①荷花在強光照射下才會開花。石榴需要每天的光照時間較長,才會開花結果。②春蘭、秋菊、夏荷、冬梅的開發受日照時間長短的影響。③山羊和鹿在短日照條件下才會繁殖。2、溫度組①當氣溫升到30℃時,荷花才開始抽生花梗并陸續開花。② 豬在18~20oC的條件下增重最快,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豬的生長發育。③小麥的種子只有在3~43oC這一范圍內才能萌發。3、水分組①② ③水對動物的生活習性也有明顯的影響。 例如:某些動物的夏眠(南非的肺魚、泥鰍)4、土壤組①石榴只開花不結果,是土壤中缺磷造成的。② 常州被稀土污染的土壤導致作物死亡。③受垃圾污染的土壤,種出來的蔬菜會致癌。(在一個組的代表回答時其他組同學可能做以下的補充:1、向日葵總是向著陽光生長。2、溫度影響魚類的季節性洄游。3、風向影響樹的形態變成旗形樹。4、"桔逾淮為枳"等等。 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找出疑難之處,做好標記。這一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了解更多的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讓學生課下分組收集各種環境因素對生物影響的資料、圖片等,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學生雖然課下沒做相關因素的調查,但可以依據知識進行補充。(要注重課堂生成)實驗探究難點突破15分鐘 過渡:以上大家通過資料了解到各種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下面我們再來通過實驗來探究對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課下安排大家采集了黃粉蟲幼蟲,下面我們來分析哪些非生物因素會影響黃粉蟲幼蟲的生活。這節課我們選擇光和土壤濕度這兩個因素來進行探究,請每組同學自由選擇其中一個因素完成實驗。實物投影以下實驗報告(以提示學生完成實驗)探究光(濕度)對黃粉蟲幼蟲分布的影響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并完善計劃:a、根據所提問題確定變量 b、依據變量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b、有效控制變量,保證變量唯一。d、選擇適當的實驗用具、控制好實驗材料的數量(黃粉蟲幼蟲10只,干土、濕土,花鏟、自制紙盒、黑紙、黑布、培養皿、手電筒、鑷子等)(在交流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對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也要及時提出并予以糾正。通過各小組橫向交流,適時引導補充,集思廣益,使各小組的實驗方案得到充實和完善,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實施計劃a、黃粉蟲幼蟲應該放在紙盒的什么位置?b、如何記錄實驗結果?怎樣做實驗結果更準確?得出結論:分析數據:陰暗處黃粉蟲幼蟲 只,明亮處 只干燥處黃粉蟲幼蟲 只,潮濕處 只得出結論: 依據已有知識猜測光、空氣、溫度、濕度等影響黃粉蟲幼蟲的生活,進而做出本組的假設。1、2、4、6組選擇了光,3、5組選擇了濕度。(如選擇過度集中,老師要適時調配)各組依據老師的提示,相互協作依次完成探究實驗的每一步。(1.、組長做好分工2、實驗器材根據本組實驗的需要自主選擇。)展示2個組(光和濕度各一個)的實驗報告(選擇有代表性的),同時組長介紹本組實驗過程。探究光對黃粉蟲幼蟲分布的影響一、提出問題:光對黃粉蟲幼蟲的分布有影響嗎?二、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黃粉蟲幼蟲的分布。 三、制定計劃: 實驗步驟:A、在自制硬紙盒內放上一層濕土,以中線為界,一側用黑紙包好,形成黑暗環境。B、將10只黃粉蟲幼蟲放入以上裝置,兩側的中央放同樣數目的,(黃粉蟲幼蟲或將10只黃粉蟲幼蟲全放于裝置的中央)靜置2分鐘。C、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黃粉蟲幼蟲數目,統計10次。 四、實施計劃:按照上述實驗方案做實驗。實驗結果記于下表: 環境 2分 鐘3分 鐘4分鐘 5分鐘 6分鐘 7分鐘 8分 鐘9分鐘 10分鐘 11分鐘 亮 4332210101暗 67788910919五:得出結論 :黃粉蟲幼蟲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黃粉蟲幼蟲的分布。六:表達和交流:如何控制好變量?小組進行交流、評價、補充。 因為溫度、濕度對黃粉蟲幼蟲的生活也有影響,因此讓學生選擇更多的探究因素(光、濕度),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討論比較評價這2個方案,并與教材中的方案做對比,找出學生方案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給實驗結果帶來的影響。從而懂得什么是變量和對照實驗。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知識整合遷移應用5分鐘 知識整合同學們這節課課下做了認真的準備,課堂上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表現的非常棒!現在大家來反思一下: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遷移應用1、為什么我們這個地方沒有香蕉樹和椰子樹?為什么我們冬季可以吃到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蔬菜,菜農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克服非生物因素對冬季栽培蔬菜的不利影響 2、我國西南地區廣泛分布的紫莖澤蘭和飛機草。原產中美洲,現僅云南就達2470公頃,具有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群居性高的特點,嚴重影響許多物種的生存發展,含有的毒素引起馬匹的氣喘病,牛羊因無飼料而銳減,你能幫助云南省政府解決這個問題嗎 從中有什么啟示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形成知識體系。并能用規范的語言加以描述。相互交流疑惑通過充分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后,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與所思,這一環節的設計促進了知識的整合。啟發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并通過討論最終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