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制取氧氣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3)認識分解反應。(1)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2.過程與方法(1)學習反應原理決定實驗裝置,氣體的性質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和驗滿方法。(2)學會邊實驗、邊討論的方法,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從而提高對實驗進行分析、思考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裝置的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2)保持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3)逐步認知用實驗去驗證化學理論,從而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學化學離不開做實驗。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教學難點1.催化劑的概念。2.催化作用。教學過程第5課時一、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分解過氧化氫(H2O2)加熱氯酸鉀(KClO3)加熱高錳酸鉀(KMnO4)二、探究: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寫文字表達式三、探究:過氧化氫(H2O2)溶液制取氧氣步驟一:在常溫下,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觀察木條是否復燃?現 象:結 論:步驟二:向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發生的現象。現 象:結 論:步驟三:反應停止后,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觀察發生的現象。現象:木條復燃了結論:說明二氧化錳(MnO2)仍然起作用產生氧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催化劑的特點一 變:化學反應速率變二不變:質量不變、化學性質不變文字表達式:符號表達式:文字表達式:符號表達式:介紹加熱氯酸鉀(KClO3)和二氧化錳(MnO2)制取氧氣四、分解反應課堂作業第6課時(1)在右圖所示裝置中,使用了哪些儀器?(2)哪部分是氣體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過氧化氫制氧氣和氯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能否相同?實驗步驟:(1)連接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2)裝藥品。(3)固定裝置(4)點燃酒精燈加熱(5)收集氣體(6)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如何檢驗收集到的是氧氣?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如何驗滿?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集滿。1、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使藥品受熱均勻)2、鐵夾夾在離試管口1/3處3、導管伸入試管不能太長原因:不利于氣體的排出4、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試管底部,炸裂試管5、用酒精燈的外焰先均勻預熱,再集中在有藥品的部位集中加熱,6、等有連續的氣泡產生時再收集原因:剛加熱時產生的氣泡中混有空氣,這時的氣體不純7、實驗完畢,先撤導管,后移酒精燈原因:防止試管冷卻后,水槽內的水沿導管上升,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8、收集滿的氧氣,應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璃片蓋上原因:氧氣密度空氣略大隨堂檢測1.工業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 )(A)加熱氯酸鉀 (B)加熱高錳酸鉀(C)分離液態空氣 (D)加熱二氧化錳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3.實驗室制取氧氣時,裝藥品的大試管口應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傾斜 (D)略向上傾斜4.實驗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A)加熱固體藥品前 (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 (D)氣泡連續并均勻放出時5.某同學設計了4種制氧氣的方案:①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②使高錳酸鉀受熱; ③用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共熱;④使二氧化錳受熱.判斷這四種方法:A.全正確 B. 全不正確 C. ①②③正確 D.只有①②正確6.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質量分數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C、不變 D、無法判斷7.在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是________物。在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氧氣時,氯酸鉀是________物,二氧化錳是_____,若不 加二氧化錳,則氯酸鉀分解反應將_____,若將高錳酸鉀加入氯酸鉀,則反應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三份質量相等的氯酸鉀固體。第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質。給它們分別加熱完全分解,放出氧氣的 量: A、第一份最多 B、第二份最多C、第三份最多 D、一樣多10.醫院給病人輸氧時用到類似下圖所示的裝置。 關于該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 B.b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料管C.使用該裝置來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D.使用該裝置用來觀測氧氣輸出的速率11.實驗室制取氧氣大致可分為下列步驟:①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塞入一小團棉花,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并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熄滅酒精燈.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第7課時 學生實驗 探究: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在上圖所示裝置中,使用了哪些儀器?(2)哪部分是氣體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過氧化氫制氧氣和氯酸鉀制氧氣的發生裝置能否相同?實驗步驟:(1)連接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2)裝藥品。(3)固定裝置(4)點燃酒精燈加熱(5)收集氣體(6)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后熄滅酒精燈。如何檢驗收集到的是氧氣?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如何驗滿?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集滿。實驗中就該注意哪些事項?1、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使藥品受熱均勻)2、鐵夾夾在離試管口1/3處3、導管伸入試管不能太長原因:不利于氣體的排出4、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試管底部,炸裂試管5、用酒精燈的外焰先均勻預熱,再集中在有藥品的部位集中加熱,6、等有連續的氣泡產生時再收集原因:剛加熱時產生的氣泡中混有空氣,這時的氣體不純7、實驗完畢,先撤導管,后移酒精燈原因:防止試管冷卻后,水槽內的水沿導管上升,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8、收集滿的氧氣,應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璃片蓋上原因:氧氣密度空氣略大二、制取氧氣并驗證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