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出細胞學和遺傳規律的有關基礎知識。2.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3.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二、能力目標1.嘗試總結歸納細胞學和遺傳規律的有關知識,培養比較、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2.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對科學的熱愛,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在大膽質疑的同時必須小心求證,培養質疑、求實、創新以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難點】1.基因和染色體的平行關系。2.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3.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請同學們回憶模塊1所學習的關于細胞結構中與生物的遺傳有關的部分。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引入內容。提出問題。介紹薩頓對蝗蟲生殖細胞的研究。總結出基因和染色體的平行行為表現并與課本中所列薩頓的推論進行比較。科學研究方法介紹。與孟德爾所用材料相對照。摩爾根實驗過程。提出問題。介紹背景知識。解釋實驗現象。驗證實驗。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為什么把染色體與遺傳聯系起來的呢?在細胞的研究中究竟哪些內容提示我們染色體與生物遺傳的穩定性密切相關?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并介紹薩頓對蝗蟲的研究。引入孟德爾定律,引導學生嘗試將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閱讀孟德爾第一定律并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探討。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逐條歸納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關系,簡要板書,完成基因行為與染色體行為的比較表格?;蛐袨槿旧w行為舉例說明類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捎山處熛扰e例,再要求學生舉例說明。指出薩頓提出的只是推論,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實驗為依據。對此美國科學家摩爾根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醒學生注意摩爾根選用的實驗材料,回憶孟德爾實驗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用類比的方法啟發學生列出果蠅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1.有多個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如體色等;2.生長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縮短研究周期3.做雜交時,結果可靠,易于分析4.后代個體多,可用于統計。與孟德爾實驗作類比,講解摩爾根實驗。比較相對性狀(顯、隱性性狀)、實驗過程,要求學生根據分離定律預測實驗結果,再進一步指出雖然結果紅眼與白眼的個體數比例為3︰1,但是有性別上的差異。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對果蠅的染色體已經有了一定了解??偨Y出果蠅體細胞和精子、卵細胞可能的染色體組成。引導學生聯系控制白眼的基因與性染色體,啟發學生大膽想象該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體上。要求學生分別給出推測依據。根據學生給出的一些依據作出適當評價。講解排除該基因在Y染色體上的情況。若在Y 染色體上,則F2是白眼,則逆推F1雄性應該均為白眼,且雌果蠅也不可能有白眼的,這與事實不符。指出摩爾根推測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要求學生自己分析,說明摩爾根的推測能否解釋實驗現象。給予學生板演的遺傳圖解給予適當的評價和修正。指出摩爾根又通過測交等方法驗證上述解釋,寫出幾組測交實驗組合,要求學生根據摩爾根的推測預測實驗結果:1.F2中的白眼雄蠅×F1紅眼雌蠅2.紅眼雄蠅×白眼雌蠅指出測交實驗與事實符合,說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 提出細胞核、染色體等的結構。聯系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體的數目變化。結合減數分裂、受精作用以及同源染色體的相關知識與教師一起共同體驗薩頓 對蝗蟲生殖細胞的研究。閱讀、思考、交流 。聯系孟德爾定律,比較基因與染色體的行為,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完成比較表格。體會類比推理的方法,嘗試舉例說明。閱讀摩爾根實驗的有關段落,思考有關實驗材料的問題,在老師的啟發下列舉果蠅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聽講,推測摩爾根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實驗比較。思考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寫出果蠅體細胞和精子、卵細胞可能的染色體組成。體細胞:♀ 3對+XX♂ 3對+XY卵細胞:3+X精子: 3+Y有的學生猜測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有的認為在X上,簡要地說明一些依據。學生利用遺傳圖解,分析說明摩爾根的推測能夠解釋實驗現象。畫出簡單的遺傳圖解,預測測交實驗結果。思考如何聯系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觀點及減數分裂的知識解釋孟德爾遺傳規律,完成畫圖作業。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雌雄個體相互交配)P 紅眼(雌) × 白眼(雄)↓F1 紅眼F2 紅眼(雌、雄) 白眼(雄)3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