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把握義教科學新課標的四大特點,有效實施課程教學基于核心概念的學習要能夠真正實現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最核心的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課程目標最終能否實現,課程教育的質量是否提升,最關鍵的要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接下來我從這四個方面具體介紹一下義教科學課改的想法。素養立意,實現科學育人 注重綜合,培養遷移能力大量研究實踐表明,綜合性課程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綜合性課程體現了義務教育基礎性的要求,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科學本質的深度理解。整合科學技術與工程,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創新素質。故實施綜合課程是基于核心素養改革和減輕學生負擔的必然要求,符合國際趨勢。本次課標修訂關于綜合課程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強調進階,配合學生發展國家質量監測研究中心研究過初中學生的測評結果,也針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了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從中能看出不同學段的區別。因此,在課程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不同學段的學生處于什么水平,再根據學生思維的進階設計課程,完成學生素養的進階。關于進階設計我們提出了五個基本要求,總結為“三適合兩遵循”。這不僅是科學課標修訂的要求,也是所有學科課程設計需要符合的要求。同時,國家還特別重視學段之間的銜接,其中幼小銜接是國家課改高度重視的部分。 基于科學課程的研究發現,整體概念進階設計不是僅僅考慮小學或者義務教育階段,而要考慮從小學到高中到底學生的學習需要怎樣的進階;課標修訂前我們對教師也進行了深度調研,對核心概念覆蓋哪些知識進行了調整。以上兩點也是課程整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思維探究,促進深度學習關于教學的思想,教師需要整合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等各種教育學方式的基本要求,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思維型探究實踐。在科學里面最核心的教學方式是探究式教學,也是科學教學的主導方式。從探究式教學發展階段來看,表面上提的是探究,實際上關注的是思維。基于大量理論的研究我總結出了科學學科的思維型教學的建構模式:教學目標是四大科學核心素養;教學過程從提出問題到反思評價,沿用了之前課標中的八個要素,新增添了創設情境與應用遷移,旨在培養學生的素養。之前我們僅強調探究的過程、探究的措施,現在加上了本質的成分——探究的思維,這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也是教學發展的結果。基于以上理論,我們提出整個課程標準所追求的教學: 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要基于核心素養;教學內容的組成一定要圍繞核心概念;教學設計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情境創設與問題提出等十大要素; 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注重探究實踐,要整合多樣的教學形式,實施整體的思維型教學探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聚焦核心素養,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導向,以提升學生思維為目標,改變了以往以課程內容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更加關注學生本位,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