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單元測試 --2021-2022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級人文地理下冊一、單項選擇題蓮藕習性喜暖,低于5℃易受凍,整個生長期不可缺水,適宜種植在平原的低洼地區。據此,完成以下小題。1.湖北某地政府鼓勵農民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蓮藕。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 )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2.如果要了解某區域是否適合種植蓮藕,需要查找該區域的( )①主要氣候類型圖②人口密度圖③地形圖④主要礦產分布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八年級學生小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自己的臺灣旅游見聞。其中最有可能出現的是A.臺灣最大湖泊日月潭,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B.盛產溫帶和亞熱帶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C.人口、工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D.侗族大歌,場面宏大,載歌載舞,歡慶豐年4.中國的飲食文化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飲招牌與所屬省區的簡稱一致的A.①—滇 B.②—閩 C.③—皖 D.④—隴5.中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A.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大西洋B.我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C.疆域遼闊,鄰國眾多,鄰國面積最大的是印度D.南北緯度跨度很大,東西經度跨度較小6.青藏地區的牧草營養成分高的原因是( )①海拔高②晝夜溫差大③高寒氣候條件④日照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年10月上旬,山西出現最強秋汛,湖北迅速啟動“天使之旅-2021馳援山西水災”行動。如果馳援隊伍從湖北直線到達山西,飛機必須經過一條山脈,其中山脈兩側甲乙兩地氣候特點如下圖所示,由此判斷該山脈是A.昆侖山脈 B.秦嶺 C.陰山 D.大別山8.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A.努力減少老年人口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經濟發展水平C.堅決實行計劃生育 D.鼓勵生育,提高青少年人口的比重9.讀下列省份輪廓圖,其中表示黑龍江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 )A.緯度跨度較大 B.海岸線漫長曲折 C.地形復雜多樣 D.經度跨度較大11.下列關于我國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臨大西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B.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便利的海運條件C.領土最東端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 D.大部分位于南溫帶,沒有熱帶12.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落地。這是我國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能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②說明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已不適應我國國情③能解決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問題 ④順應了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3.下列描述中符合我國地勢特點帶來的影響的有①有利于濕潤空氣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②眾多大河滾滾東流,有利于東西交通③階梯之間落差大,有利于形成豐富水能④有利于形成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鐵馬、四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別是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典型寫照,以下關于我國南北方的差別,說法錯誤的是A.北方房子窗戶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戶大,注重通風B.北方人們喜吃米飯,南方人們喜吃面食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數量少,流量小D.北方交通以陸地為主,南方交通水陸并舉15.造成長江洪災頻繁發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區圍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勢低平 ③流域內降水豐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壞植被 ⑤支流眾多,雨季漲水集中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16.區域差異需要區域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以下圖片中屬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是A. 青藏鐵路動車組 B. 寧夏“華西村”C. 《京津冀協同發展》郵票 D. 東北振興宣傳畫17.我國海南島終年如夏,而黑龍江冬季漫長。形成這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 B.海陸因素 C.緯度因素 D.地勢因素18.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著名的人口分界線是A.黑河—騰沖一線 B.漠河—騰沖一線C.秦嶺—淮河一線 D.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9.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氣候暖濕②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③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④臺北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島內第一大城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我國疆域遼闊,下列描述能正確體現這一特點的是( )A.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東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北回歸線穿過南部C.國土面積世界第三 D.最南至曾母暗沙,最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21.長江、黃河都是我國的母親河。下列有關長江、黃河敘述正確的是( )A.干流都流經青海和四川兩個省區 B.黃河注入東海,長江注入渤海C.三峽水電站位于黃河上游 D.黃河和長江的下游都江闊水深,四季通航二、非選擇題22.南潯區某校舉行“中國夢發現之旅·南潯變遷”項目化學習,901班在展示項目成果“潯夢·南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中介紹了部分鄉鎮的筑夢、園夢故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跑道養魚”“跑道養魚”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在菱湖鎮盛江家庭農場“安家落戶”,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監控魚塘情況,與傳統養殖方式不同,養魚變得輕松又高效。 “蝦稻共生”雙林鎮生態農業園“蝦稻共生”新模式,充分發揮稻蝦共生帶來的除草、驅蟲、肥田優勢,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湖羊入川”湖羊是南潯現代農業的一大特色產業,依托湖羊養殖產業優勢,南潯區與對口幫扶的四川廣安區簽訂協議,實施“湖羊入川”工程和“湖羊致富”工程。2019年11月,從練市鎮等地出發的1100頭湖羊運抵廣安,拉開了湖羊大規模入川的序幕。(1)聯系材料,總結菱湖和雙林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2)運用“改革進行時”相關知識,分析“湖羊入川”的意義。(3)潯夢與中國夢是緊密聯系的。根據材料中的筑夢、園夢故事說說如何共圓中國夢。23.人類在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斷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認識自然]材料一:見下圖:[適應自然]材料二:[改造自然]材料三: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都江堰建成后,“水旱從人, 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2018年8月,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和諧發展]材料四:春秋后期某思想家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該順應自然。(1)材料一反映了遠古人類對“火”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始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哪一原始人?說說火的使用,對人類發展有什么作用。(2)圖一與圖二分別是遠古時期半坡居民與河姆渡居民的房屋,請分別指出該房屋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說說這兩處房屋是如何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3)指出都江堰建成的歷史時期及設計者。結合所學,說說都江堰水利工程能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理由。(4)這位思想家是誰?他創立了什么學派?(5)反思古人的做法與主張,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上,作為中學生應該怎么做?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C3.A4.B5.B6.B7.B8.B9.D10.A11.B12.C13.A14.B15.C16.C17.C18.A19.C20.C21.A22.(1)加大科技投入,創新管理方法,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發展節約型農業、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有利于廣安特色產業的培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助力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3)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抓好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定鄉村振興戰略,抓好農業和農村改革。23.(1)變化:從對天然火感到非常懼怕,到開始認識到火的妙處,到最終發明人工取火方式。;山頂洞人;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條件;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2)圖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圖二是木結構的干欄式建筑。圖一房屋處于黃河流域,冬季比較寒冷,夏季炎熱,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圖二房屋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這種房屋有利于通風、防潮。(3)戰國時期;李冰;理由:設計科學,能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或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歷史悠久,距今已經2200多年,依然在發揮著巨大作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4)老子;道家。(5)應該樹立環保意識;盡自己的一份力,去保護大自然;讓大自然為人類造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等。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