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元 素1、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2)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認識物質和物質的變化。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guī)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初步形成正確的元素觀。(2)逐步積累化學用語,感受化學用語的正確用法。教學重點: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教學難點: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教學方法:探究討論法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復習提問: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情景導入:市場上銷售的精制碘鹽、加鐵鹽、加硒鹽、加鈣鹽等,這里的碘、鐵、硒、鈣指什么?講授新課:課堂3 元素一、元素講解:元素概念的發(fā)展史。提問:氧氣、水、二氧化碳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它們的微粒又由什么構成的?小結:這些分子中的氧原子統(tǒng)稱為氧元素。那么,所有的碳原子統(tǒng)稱為碳元素,所有的氫原子統(tǒng)稱為氫元素。1、元素概念:講解:(1)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2)元素是同類原子的統(tǒng)稱,是宏觀概念,只論種類,不論個數(shù)。練習:表中的微粒屬于幾種元素?微粒 質子數(shù) 中子數(shù) 電子數(shù)A 1 0 1B 11 12 11C 1 2 1D 11 12 10E 1 1 1F 12 12 12小結:(3)一種元素可以包括多種原子。原子得失電子后元素種類不變。討論:元素在哪里?自主學習:閱讀課本60頁圖3-17和資料卡片,了解地殼和生物細胞內的元素。小結:2、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練習:氧氣、水、二氧化碳由哪些元素組成的?討論: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認識物質的內部有什么?請用你喜歡的方式把你的觀點表示出來。小結:練習:1、請用分子、原子、元素填空(1)二氧化硫由硫 和氧 組成。(2)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 構成。(3)二氧化硫分子由硫 和氧 構成。2.判斷下列關于二氧化碳(CO2)的說法是否正確(1)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組成的(4)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3、試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描述下列物質氧氣(O2)、水(H2O)、過氧化氫(H2O2)討論:你能用哪個反應把這三種物質聯(lián)系起來?從中你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結: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但是分子的種類要發(fā)生變化練習:有人說能把水直接變成石油;還有人說能把稻草變成金剛石,哪一種說法有可能實現(xiàn)?物質 元素組成水 H、O石油 C、H、O等稻草 C、H、O等金剛石 C討論:元素與原子的比較小結:元素與原子的比較表元素 原子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區(qū)別 元素一般用于說明物質的宏觀組成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只表示元素的種類不說明個數(shù),沒有數(shù)量多少的含義元素可以組成單質和化合物 原子一般用于說明物質的微觀構成原子指微觀粒子,講種類,講個數(shù)。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聯(lián)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礎上,即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小結: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在于1、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原子即講種類也個數(shù)。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結構。課堂小結:從今天開始,我們能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認識物質和物質的變化。作業(yè):練習冊構成分子原子氧氣、氫氣、水等鐵、汞、金剛石等氯化鈉、硫酸銅等構成組成元素離子構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