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設計思路∶一、對教材進行調整導入課題后,在原教材上增加分析幾個已經學習過的燃燒反應的相同點這一環節,引出了反應中的物質都具有可燃性、都有氧氣參加反應、是氧化反應、發光、發熱、需要點燃等共同點。讓學生認識燃燒、可燃物等概念。彌補了教材中對燃燒、可燃物等概念沒有闡述的缺點。這一環節為燃燒條件的探究做鋪墊和掃清有關概念的障礙。再設計一組學生探究,通過學生的探究和討論,使學生了解了著火點這一概念,徹底掃清了燃燒條件的探究的所有障礙。再進行課本中實驗7-1燃燒條件的探究,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二、注重實驗教材中按排了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兩個演示實驗,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加了玻璃棒和木條的燃燒對比實驗、干木條和濕木條的燃燒對比實驗、木炭和無煙煤的燃燒對比實驗等學生探究實驗,并把滅火的原理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還增加滅火器原理的演示實驗。大大增加了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體現了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三、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這節課要體現的是實驗與創新這一主題。1、實驗設計體現創新:設計創新一組學生對比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嚴謹的思維方式,了解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2、實驗改進體現創新實驗7-1燃燒條件的探究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污染環境,教材要求實驗要在通風櫥中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只要將實驗改進一下就能解決問題啦,在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時罩上一個大燒杯就可以防止產生的白煙污染環境了。通過實驗的改進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3、實驗細節體現創新把滅火的原理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實驗準備時就碰到怎么樣讓小蠟燭立在桌上和燒杯中,可以把蠟燭加熱熔化粘在桌上和燒杯中,這操作很費時而且容易倒下。實驗中本人在蠟燭的下端裝上了一顆螺母,降低了蠟燭的重點,蠟燭能立起來啦而且還能自由移動,這也是一種創新,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識和技能:學生知道燃燒所需要的三要素,了解滅火常用的方法和原理。2、 過程和方法:能運用燃燒所需條件和滅火采取的原理來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通過實驗設計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 情感和價值觀:通過火能造福人類,也能給人帶來災難。使學生能體會到科學利用燃燒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點、難點1、 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2、 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三、主要采用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四、教學過程: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課前預習: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2、燃燒是可燃物與____發生的一種____ __、____ ___的劇烈_____。因此燃燒需要三個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根據燃燒的條件推出滅火的原理是__ ___,_______,_______。引入∶討論燃燒(火)的作用 交流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及其作用,如御寒、烹飪、提供能量等。 歸納燃燒的作用,并通過不當使用引發火災引出對燃燒本質的探討。講授新課播放:一些課本中物質燃燒的圖片【討論】下面的這幾個變化,有哪些相同點?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思考分析:用對這些變化的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燃燒、可燃物,進而猜想燃燒的條件。 歸納總結可燃物:可以燃燒的物質叫可燃物。燃燒: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叫燃燒。[猜想]燃燒必須滿足哪些條件呢?課內探究一、 燃燒的條件1、實驗探究: 學生完成導學案中有關表格 教師演示【實驗7-1】2、學生實驗:【燃燒的條件探究創新實驗】 分組實驗進行探究,并完成導學案中有關表格,并解釋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引出對燃燒條件的思考: 布置各組的實驗任務,并巡視指導歸納出燃燒的條件二、 滅火的原理探究 分組實驗進行探究,并完成導學案中有關表格,并解釋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引出對滅火的原理的思考: 布置各組的實驗任務,并巡視指導歸納出滅火的原理分析討論 討論生活中滅火的事例并加以解釋 引導學生從破壞燃燒的條件的角度來解釋安全教育增強防患意識 反思自己家庭中火災隱患及火災中的自救能力 防火勝于救火課堂小結 學生配合回答 利用板書中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小結課堂練習 完成導學案中的課堂訓練作業布置 P135練習與應用1、2、4、6板書設計 課題1 燃燒和滅火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叫燃燒。三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三者有一就可滅火可燃物清除可燃物氧氣隔絕氧氣滅火燃燒溫度達到著火點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