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復習課教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分類,使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點、知識網絡清晰化2、了解空氣的成分及用途,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3、理解氧氣的性質及其應用,以及有關氧氣性質的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4、了解空氣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教學方法:結合課件進行提問、歸納及練習鞏固、反饋教學重難點: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及其它變式裝置的改進。2.空氣中各成分的用途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本單元與中考從近幾年我市中考試題看,連續幾年本單元在中考分值比例一般,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強調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考察,對知識點的考察也比較靈活,試題呈現的形式主要是實驗結合圖表數據來進行命題,希望同學注重這方面的練習。下面結合考點進行這一單元的復習,首先了解本單元知識網絡。(課件展示,以填空題形式出現,提問學生回答)二.重點突破考點1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實驗。裝置如右圖。(1)實驗目的:測定空氣中 的含量。(2)實驗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實驗現象:瓶內有大量 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 體積。(4)實驗結論: 。拓展推理:瓶內剩余氣體主要是 ,此實驗證明了它具有 的化學性質。考點2 、氧氣的化學性質2、氧氣的性質檢驗——木炭、硫、鐵絲燃燒試驗如下圖:(1)圖1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把紅熱的木炭插入集滿氧氣的瓶內時,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 。檢驗木炭燃燒產物應向瓶內加入 ,化學方程式為: 。(2)圖2是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瓶底放些水的作用是 ,為達到更好的效果,水可用 代替,化學方程式為 。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 ,對比硫在空氣中的燃燒現象,說明物質燃燒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3)圖3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前把鐵絲盤成螺旋狀的目的是;在鐵絲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預先在集氣瓶內裝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其作用是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 。三、課堂精煉課件出示典型中考試題1-10四、當堂檢測完成《大提速》 第11頁選擇題和填空題五、布置作業:1.完成《大提速》第11-12剩余題目2、復習氧氣的制取相關知識【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