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2.認識分解反應.3.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4. 了解工業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2.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陶冶化學審美情趣。2.逐步認識用實驗驗證化學理論,進一步認識到實驗探究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操作方法。難點是:催化劑的概念,并能對一些生活現象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三、教學用時:二課時第一課時:實驗室加熱K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第二課時:學生加熱KMnO4制取O2,分解反應,工業制氧。四、教學用具藥品:KClO3、MnO2、H2O2儀器:試管、藥匙、酒精燈、鐵架臺、集氣瓶、水槽、試管夾、橡皮管材料:火柴、木條、玻璃片、抹布、廢棄缸、橡皮塞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上課前我會先向同學們展示幾幅美麗的圖片,給同學們美的享受。這時提出問題:大家知道潛水員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嗎?在陸地上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大自然通過化學反應制造出來的O2,那么,在實驗室我們又是怎樣制取O2的呢?這樣導課不僅開闊了他們的眼界,還創設了學習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教學進入第二還節。實驗探究,探索新知:我向同學們展示MnO2,KClO3,H2O2,KMnO4這四種藥品,同時給出它們的化學式。提出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步步追問,引發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后在教師引導下制定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探究一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試管,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向試管中加入少量MnO2觀察現象。待試管中沒有氣泡時,重新加入H2O2溶液,觀察現象。通過實驗,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H2O2可以用來制取O2,MnO2在反應中起了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這時,學生對于MnO2在這兩個實驗中的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順勢提出催化劑的概念,并強調催化劑雖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至此,已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接著聯系生活實際講述催化劑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新知。.接著引領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們知道反應物狀態不同,溫度不同,反應原理,實驗裝置也都會發生相應改變。實驗探究二實驗室制氣體(以氧氣為例)思路:1、藥品及反應原理。2、制取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3、收集方法。4、檢驗與驗滿活動探究三加熱KMnO4制取O2。這是一個分組實驗,讓學生根據一下六點提示來進行實驗操作,同時,通過動畫演示輔助學生實驗。通過探究,學生總結出實驗室加熱KMnO4制取O2的操作步驟。用七個字簡述出來便是“查、裝、定、點、收、離、熄”,同時通過其諧音“茶莊定點收利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接下來,我啟發學生,我們能否根據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利用廢棄物品來做這個實驗的實驗裝置呢?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節約意識了。通過讓學生觀察KClO3, H2O2, KMnO4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總結出分解反應的概念。并通過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對比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應。聯系生活,擴展新知向學生簡單介紹工業制氧的方法,同時以及揭開潛水員在水中呼吸的奧秘。同時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經濟又環保的制氧工廠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兩個問題,對學生們進行環保教育。課堂練習,鞏固新知我特別設計了幾道練習題,這幾道練習題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選擇題: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最佳時期是( )A.有氣泡即收集 B.氣泡均勻放出時收集C.加熱3分鐘后收集 D.加熱較長時間后收集2.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A.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 B.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C.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 D.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中3.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C.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D.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4.下列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B.C.D.5.實驗室制取氧氣一般選用的藥品是( )A.氧化汞 B.高錳酸鉀 C.過氧化氫 D.空氣6.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在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并在裝置中盛大約半瓶蒸餾水。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 B.B導管連接病人吸入氧氣的塑膠管C.該裝置可用來觀察是否已有氧氣輸出 D.該裝置可用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填空及應用:7.實驗室以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氧氣時,常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其作用是 ;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的原因是 ;檢驗收集滿的方法是;8.觀察圖2-9A中帶火星的木條 ,說明 ;B中帶火星的木條 ;C中帶火星的木條 ,說明 ;C中加入二氧化錳的作用是 ;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條件是 。交流收獲,優化新知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診斷性、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將盡可能的關注每個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活動情況。提醒學生把自己的自我評價寫進學習記錄卡中,裝入學生成長袋中。我會及時作出回應,鼓勵學生不斷進步。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