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并能解釋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現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分子性質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對已有的事實進行對比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介紹掃秒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分子原子并移動硅原子構成最小的“中國”兩個漢字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小組合作意識.二、學情分析初三學生初次接觸微觀世界,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都有待提高,對于分子原子等抽象知識學習較為困難。三、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等方法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并能解釋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現象。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物質的微粒觀并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生活現象。四、教學過程【導入】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教師活動:播放警犬大餅破案片段。看完視頻后提出疑問:為什么大餅能憑嗅覺破案呢?學完本節課——分子和原子你就明白了。【活動】活動探究 學習新知探究一 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教師活動:演示實驗品紅在水中的擴散現象。沒有攪拌,也沒有振蕩,品紅為社么會擴散呢?此現象后面隱藏著物質構成的什么奧秘呢?教師引導:為了解釋這些問題,1811年意大利科學家阿伏伽德羅提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且這些粒子處于不斷運動中。那么,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嗎?教師活動:圖片展示苯分子和硅原子圖片。并介紹移動硅原子構成最小的“中國”兩個漢字。設計意圖:建立物質的微粒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結論: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過渡:那分子有哪些性質呢?我們繼續探究吧!探究二 分子基本性質活動1.分子質量、體積都很小教師活動:播放分子自述音頻,閱讀分子自述文字。根據分子的自述,請你說分子的一條基本性質?結論: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過渡:阿伏伽德羅認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能用實驗證明嗎?)活動2.分子在不斷運動(1)氨氣分子運動實驗探究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1.向少量蒸餾水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觀察溶液的顏色。2.向少量酚酞溶液中滴入幾滴濃氨水,觀察溶液的顏色。(通過1、2步驟實驗對比學生總結得出結論:水不能使酚酞變紅,氨水能使酚酞變紅。由于學生還不適應用微粒解釋現象,老師應適當引導:蒸餾水、氨水中有哪些微粒?進而得出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變紅,氨分子能使酚酞變紅。最后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分子不同性質不同)3、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4、小組完成實驗后展示實驗現象、討論得出的分子的性質,討論老師設計的裝置有哪些優缺點。5、小試身手: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a、酒精燈熄滅后,為什么要用燈帽蓋住?不蓋可以嗎?B、“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試解釋之。6、教師歸納:溶解現象、揮發現象、擴散現象都與分子運動有關!活動3:分子間有間隔(1) 提出問題: “一加一一定等于二嗎?一升黃豆和一升芝麻混合后,體積是兩升嗎?為什么?播放酒精和水混合體積變小的視頻?為什么體積會減小呢?(2) 合作與討論:學生自主觀察實驗現象,小組討論體積減小的原因。(3) 結論和交流:小組展示討論,結果得出分子間有間隔。(4) 應用拓展:A、兩支醫用注射器,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末端注射孔,將栓塞慢慢推入,容易被壓縮的是哪支?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小組實驗后討論得出:氣體分子間隔較大,液體分子間隔較小。(5) 教師歸納:物態變化時物質的體積變化、熱脹冷縮現象、兩種不同液體混合體積減小現象,氣體易壓縮現象等都與分子之間有間隔有關!【活動】歸納總結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試著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活動】應用提升:搶答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問題(1)視頻中警犬能協助查獲毒品的原因是什么?。(2)等質量的水和水蒸氣為什么體積不同?(3)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三態變化主要是由于A 分子的不斷運動 B 分子的大小發生變化C 分子的間隔發生變化 D 分子的種類發生變化(4)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分子間有間隔 D、分子在不斷運動思緒飛揚,浮想聯翩:假如你是空氣中的一個氧分子,你會看到什么?如果溫度降低或者升高,你又會怎樣? 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學的微觀世界中翱翔吧!【作業】布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或者交流討論制作出證明分子運動現象或者分子間有間隔實驗裝置!第2頁 2016-9-29 潭溪鎮中學 石文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