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水的凈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的區別。(2)了解凈水操作方法,學會過濾操作。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得到信息。(2)學習運用比較、歸納、總結等方法對實驗獲取信息進行加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把學到的知識用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3)樹立為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學習化學的志向。【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成長的時期,喜歡一些創造性的實驗和觀察活動。但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方面來看,他們能夠區分純凈物和混和物。但對實驗現象觀察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高。根據學生生活中過濾的經驗,缺少化學操作的規范性和嚴謹性。【重點難點】重點:(1)常用凈化水的方法(2)硬水和軟水的區別(3)過濾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2)自來水的凈化過程,過濾的操作原理。難點:(1)凈水常用的方法(2)過濾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教學過程】洪水過后,自來水還沒恢復供應,只有江河水,這些水能否飲用?下面是一杯從池塘里獲得的水,如何對水進行凈化?一、純水和天然水1、純水是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液體。屬于純凈物(化學符號:H2O)2、天然水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由于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常呈渾濁。屬于混合物自來水廠凈水過程:二、水的凈化方法1、靜置沉淀2、吸附沉淀加入明礬 吸附懸浮物,渾水變澄清想一想:如何除去水中的沉淀?3、過濾(1)過濾:分離液體與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的一種操作。(2)過濾操作需要哪些儀器?(3)如何進行過濾,過濾操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壁,且無氣泡。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漏斗里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燒杯靠緊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思考一:在過濾實驗中,有些同學得到的液體仍然是渾濁的,請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濾紙破損(2)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3)儀器不干凈對過濾后的仍渾濁的濾液應再過濾一次,直至澄清為止。凈水器原理 (吸附劑:活性炭)三、硬水和軟水1、概念: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不含或含較少量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2、硬水和軟水的區分方法:(1)加熱或長久放置后有水垢產生的水是硬水。(2)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水是硬水,有大量泡沫出現的水是軟水。議一議:使用硬水給生活和生產帶來的麻煩有哪些?(1)浪費燃料(2)可能引起爆炸(3)浪費肥皂(4)衣服變硬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煮沸 或 蒸餾軟水和硬水的比較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水,它們都是純凈物嗎?都能直接飲用嗎?被污染的河水、自來水、海水、蒸餾水、純凈水、礦泉水知識點一、水的凈化方法【典例1】下列有關過濾與蒸餾的說法正確的是( )A.過濾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餾能夠降低水的硬度B.蒸餾時溫度計有兩個作用:一是測量溫度,二是攪拌液體C.過濾時水發生的是物理變化,蒸餾時水變為蒸氣,是化學變化D.日常生活中的自來水是經過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多道工序凈化制成知識點二、硬水與軟水的區別【典例2】(2010·煙臺中考)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國西南地區遭遇大范圍持續干旱。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旱。(1)有些村莊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是 。(2)有些村民取渾濁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學利用所學的知識將渾濁的坑水用右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進行凈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如果將石英沙與小卵石的位置顛倒是否可以,為什么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過多,都可以采取 的方法來降低硬度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練習:1、天然水分別經過下列凈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軟水的是( )A. 沉淀 B. 過濾 C. 吸附 D. 蒸餾2.(2010·南安中考)災區人民解決用水困難的一個應急辦法是將渾濁的河水直接靜置(或投入沉淀劑靜置)后過濾。若在化學實驗室進行過濾操作,下列儀器不需要的是( )3、指出下圖中的錯誤:4、要除去水中的下列雜質應該采用什么方法:⑴水中的泥沙: 。⑵水中的酒精: 。(3)水中的有色、有味物質: 。5.(2010·邵陽中考)2010年4月14日0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震后當地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破壞,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災區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經過一系列的凈化處理才能使用。(1)向水樣中加入明礬,經溶解、靜置、_______(填操作名稱),除去不溶性雜質,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異味,再殺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2)欲判斷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加入_________進行檢驗,生活中常通過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小結:水的凈化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