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A、 知識與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2、了解并關注溫室效應。B、 過程與方法1、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歸納。 2、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化保護環境、解決環境問題的意識。【重點、難點】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反應的反應。【教學方法】(1)實驗探究法 (2)現代媒體教學法【實驗用品】集氣瓶、燒杯、玻璃片、噴霧瓶、酒精燈、橡皮塞、試管。可樂、礦泉水瓶、階梯蠟燭、石蕊染色的干燥小花、澄清石灰水、醋酸。【課時】 一課時【板書設計】: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二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2.化學性質:①既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②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穩定,易分解,加熱時分解更快。H2CO3=CO2↑+H2O③與石灰水的反應 CO2+Ca(OH)2=CaCO3↓+H2O (驗證二氧化碳)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氣體肥料;③滅火;④化工原料;⑤“干冰”用作制冷劑和用于人工降雨。2、危害 溫室效應3、 減緩溫室效應的措施①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改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②大力植樹造林。③節約紙張,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等。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一、引入新課(課件展示)《CO2循環圖》[講述] 二氧化碳對于我們如此重要,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觀察《CO2循環圖》,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環,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待問題。二、CO2的性質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得出CO2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2、化學性質: ①不能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過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會不會發生化學變化呢? ②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 CO2+H2O=H2CO3 H2CO3=H2O+CO2↑碳酸不穩定,易分解。加熱時分解更快。[講述] (展示一瓶可樂)碳酸飲料,就是將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當我們打開瓶蓋時,有什么現象,這是什么氣體?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嗎?(學生討論,請一組同學上臺演示)③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常用此反應來檢驗二氧化碳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探究實驗1]觀察一瓶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聞其氣味。[探究實驗2 ] CO2使階梯蠟燭熄滅[探究實驗3] CO2的溶解性匯報交流探究結果探究實驗4:教材[實驗6-6]匯報交流探究結果學生思考,探究小組進行討論、設想、評價。班級發言、各抒己見。確定實驗方案,由探究小組上臺演示實驗,證明猜想。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信息的收集處理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從實驗中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體會生活中的化學。三、二氧化碳的用途1、[多媒體播放]干冰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2、二氧化碳的功與過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二氧化碳的危害?3、 [討論]: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為了減緩溫室效應,我們該做些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P115由性質決定用途,結合教材、資料,了解CO2的用途,和它的危害。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進行“功”與“過”的辯論。 思考、參與討論、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培養學生閱讀教材及查找資料的能力。 使學生感到環境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強化環保的重要性和學生的環保意識。[小結] 由學生完成、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 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課堂練習] 《書》P119 1、4 鞏固知識 促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布置作業] 《指導叢書》 課后練習提高 加強理解和運用【教學過程】【教學評價】A、 設計思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1、二氧化碳的性質,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我們將學生分成實驗探究小組,通過簡單且易操作的實驗探究來學習,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分析實驗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2、對于干冰的用途,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體會化學與生活的聯系。3、對于CO2的用途和危害,采用小組比賽制,由學生閱讀教材、查找資料完成此項內容,再進行“功”、“過”大辯論,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4、巧妙設計問題(可樂中的氣體是什么),將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融于課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學生的化學思維。B、特色1、小組實驗探究,獲取知識,完成CO2性質的學習。化難為易、提高積極性、培養探究學習能力。2、變枯燥為生動。CO2的用途,采取發動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自覺學習。再組織學生進行“ 功”與“過”的大辯論,把枯燥的內容變為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學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巧妙設計問題、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C、教學反思在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我感到這堂課的形式新穎,實驗探究、辯論、聯系生活等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化學思維,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但要上好這堂課,有兩個關鍵。一是要保證實驗的質量,提前準備好實驗,并且CO2需要現用現制,以保證它的濃度,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二是要善于駕御課堂,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控制課堂秩序。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