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同步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同步學案

資源簡介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Ⅰ、課程標準
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Ⅱ、素養目標
1.了解亞非拉國家或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過程及列強所推行的殖民方式
2.掌握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3.通過了解亞非拉國家或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過程,對殖民主義的罪惡有充分的認識
Ⅲ、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過程。。
2.難點:理解西方列強殖民擴張對世界歷史發展造成的影響。
Ⅳ、時空坐標
Ⅴ、基礎知識與關鍵能力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殖民擴張
(1)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2)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已經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3)葡萄牙緊隨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4)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其中絕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
2.殖民統治
(1)政治上,專制統治,總督制度。
(2)經濟上,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發起罪惡的黑奴貿易;禁止殖民地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
【思考點1】結合教材及教材P70“學思之窗”,思考:殖民者的掠奪對美洲和歐洲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對美洲:殘酷的統治帶來災難;掠奪金銀和壟斷貿易限制了拉美經濟的發展;發展了單一的種植園經濟,嚴重束縛了拉丁美洲的發展。
對歐洲:一方面,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過程,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另一方面,引起“價格革命”,造成社會結構的巨大沖擊。
【問題探究】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
材料一 據不完全統計,1561—1580年,全世界生產的白銀有約85%來自美洲。從新航路開辟到1640年間,至少有180噸黃金和17 000噸白銀被運往歐洲,而真實的數據可能至少是這一數量的一倍。此外,歐洲人從美洲的奴隸種植園及非洲奴隸貿易中也聚斂了巨額財富。除了搶占了美洲新大陸,它們還將觸角延伸到亞洲沿海地區,建立起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龐大殖民帝國。
——摘編自韋宗友《殖民體系、后殖民體系與大國崛起》
材料二 到19世紀90年代,除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和美國之外(還可以加上日本),世界上不再有完整意義上的獨立國家。屈指可數的資本主義列強,統治著占世界絕大部分的落后民族。
——摘編自夏誠《世界現代化史綱——世界體系的形成與第一輪現代化》第一卷
問題探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早期殖民擴張的方式。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
提示:(1)方式:經濟掠奪、奴隸貿易、搶占領土。
(2)原因: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及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瓜分;新交通工具和新通信工具的出現為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1.15、16世紀的殖民擴張
葡萄牙 殖民活動 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殖民范圍 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
西班牙 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
2.17世紀及其之后的殖民擴張
(1)主要國家:英國、荷蘭、法國。
(2)表現
南亞 17世紀初,英國人來到印度。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
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東南亞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后來,占領了整個印度尼西亞
到19世紀末,英國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
法國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菲律賓
西亞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法、俄等國紛紛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奧斯曼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
伊朗也遭到了類似的對待,俄國和英國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和內政,而且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
東亞 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
【思考點2】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對英國產生的影響
材料:118世紀中后期,英國加緊了對印度的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擴大殖民地。1757年,克萊武指揮英國殖民軍隊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讓部下搶劫,他自己就從當地土王的金庫中搶奪了價值 23 萬英鎊的金銀財寶。事后他曾說:“我出入于只為我敞開的金庫……此刻,我對自己那時的節制大為驚奇。” 英國議會因克萊武“對國家作出巨大的貢獻”對他予以表彰。據統計,1757—1815年,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
問題: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對英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提示:影響: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攫取了巨額財富,這些財富運到英國轉化為資本,極大地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擴大了英國的海外市場,客觀上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提高和技術的革新。
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
(一)19世紀中葉以前
從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動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的港口和城鎮,進行了持續幾個世紀的奴隸貿易。
(二)工業革命后
1.蒸汽時代(全方面殖民入侵)
(1)北非地區
1)時期: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
2)概況: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埃及成為英法等國爭奪的重點。
①英法: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運河,并利用埃及的財政危機,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
②英國:1882年,英國發動侵埃戰爭,占領了整個埃及,實際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
③法國:從19世紀30年代就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
(2)非洲腹地
1)時期: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
①概況: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人文資料。
②思考:為什么此時西方列強開始全面入侵非洲?
提示:工業革命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改進;工業革命對市場的需求;強大的軍事力量;非洲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價格低廉的原料。
2.電氣時代(速度加快,瓜分狂潮)
(1)時間:19世紀后期。
1)地域: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2)概況
①列強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
a.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
b.法國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從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到東非的索馬里;
c.德國則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②為解決列強之間搶奪殖民地的沖突,進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歐洲列強召開柏林會議。
(2)時間:20世紀初。
①地域:非洲大陸。
②概況: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
3.柏林會議
背景 在搶奪殖民地過程中,列強沖突加劇。為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英、法、德召開會議
召開 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列強經過激烈討價還價,達成協議。其中規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領”原則。會議還決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因此,這次會議也是一次“地圖上作業”的會議
影響 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
【思考點3】工業革命前后列強對非洲的掠奪有何不同
提示:不同:工業革命前列強在非洲以掠奪黃金、象牙、鉆石、黑人奴隸為主。工業革命后,工業化國家急切需要在非洲掠奪原料、開辟市場,以生產和銷售大量工業制品,從而賺取豐厚利潤。因此他們逐漸放棄了奴隸貿易,轉而進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洲、非洲、拉美)。
2.原因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
(2)直接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3.資本主義經濟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
(1)工業革命前: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對外暴力掠奪的方式逐步完成早期資本積累。
(2)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聯系加強。
(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向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資本投資場所。列強掀起了大規模的瓜分世界的狂朝;努力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導致更大規模地瓜分世界。
4.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影響
(1)對殖民者: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
(2)對世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
(3)對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破壞性:打破了當地傳統的經濟結構;
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②建設性:傳播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的發展與進步(客觀進步性)。
【思考點4】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材料: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
國家 占有的殖民地數/個 殖民地人口/人
英國 55 3.9億
法國 29 6 235萬
德國 10 1 307萬
比利時 1 1 500萬
葡萄牙 8 968萬
荷蘭 8 3 741萬
意大利 4 139萬
問題:根據上表并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說明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提示: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德國的工業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但較英、法兩國來說,其所占有的殖民地數量與殖民地人口較少,這種情況引發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即第一次世界大戰。
Ⅵ、深化拓展
1、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
(1)開始形成(16—18世紀)。
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進行殖民擴張。從17世紀開始,英國、荷蘭、法國等國成為殖民侵略活動的主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開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紀中后期)。
19世紀中期,由于工業革命的擴展,俄、德、日、意等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擴展。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迅速發展,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變本加厲,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普遍確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和奴役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16—18世紀早期殖民擴張中大國的興衰
(1)西班牙:掠奪了大量財富,但并未將這些財富轉化為資本,是其最終被荷蘭、英國先后打敗的原因。封建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源。
(2)荷蘭:17世紀成為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其資本主義的發展特點是商業資本遠比工業資本占優勢。較弱的工業資本是其在與英國爭霸中失敗的根源,成為其以后經濟發展的弱點。
(3)法國:經濟發展受到落后封建生產關系的嚴重阻礙,成為其在與英國的殖民爭霸中失敗的重要原因。
(4)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綜合國力強大。英國一貫重視海外事業,資產階級革命后更是把爭奪海上霸權放在首要位置,大力發展海軍力量,最終成為“日不落帝國”。
3、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的區別
資本原始積累不同于資本積累。資本原始積累是通過暴力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是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歷史過程。資本原始積累發生在資本主義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形成前的歷史階段,所以稱為“原始積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積累的過程叫作資本積累。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是掠奪,資本積累的手段是剝削。
Ⅶ、本課小結
Ⅷ、課堂練習
1、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機制工具等先進技術的出現,促使歐洲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它們利用這種優勢經過尼羅河、印度河和長江等主要水路向內陸擴張。到1800年,歐洲占領或控制了世界陸地面積的35%,1914年達到84%以上。這主要反映了(  )
A.交通方式的變革 B.資本的原始積累
C.侵略方式的改變 D.殖民體系的形成
2、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工業國在世界范圍內掠奪原料、傾銷商品并進行投資,這標志著(  )
A.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B.西方列強踏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
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建立 D.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
3、17世紀初,英國、荷蘭、丹麥、法國等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其中,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都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進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據點,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一帶,并一度侵占了中國領土臺灣。據此可知,這些東印度公司(  )
A.推動了西歐的殖民擴張 B.是現代意義的跨國公司
C.是西歐貿易興盛的根源 D.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著象牙,歐洲人手里拿著基督教經典;500年后,歐洲人手里拿著象牙,非洲人手里拿著基督教經典。”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歐洲的經濟落后導致其貪財成性
B.歐洲人屠殺非洲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C.非洲人對基督教經典高度認可,不在乎象牙的經濟價值
D.歐洲人侵略非洲具有雙重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花莲市| 高淳县| 淅川县| 微博| 庆元县| 民县| 许昌县| 庆元县| 大名县| 三门县| 茌平县| 邹平县| 古蔺县| 察哈| 西华县| 繁峙县| 安阳县| 新野县| 修文县| 南投县| 连云港市| 察隅县| 环江| 隆子县| 贞丰县| 桃园市| 澄江县| 娄底市| 蛟河市| 闸北区| 中卫市| 吉木萨尔县| 博爱县| 平阳县| 怀化市| 平安县| 北票市| 井陉县| 邯郸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