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物質溶解的量(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2.初步學會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3.認識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重點:了解溶解度的概念。難點:初步學會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學習過程:預習案:1.閱讀課本200頁相關內容,回答什么是溶解度、溶解性?二者有怎樣的關系?2.閱讀課本201頁,如何繪制溶解度曲線?橫坐標、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探究案:主題一:固體物質的溶解度1.理解溶解度概念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四個關鍵詞:討論題:20℃時食鹽溶解度是36g”的含義是什么?3.什么是物質的溶解性?溶解性與溶解度有怎樣的關系?(試用數軸表示)主題二:溶解度曲線1.回答課本201頁“討論與交流”的問題。2.看課本202頁圖7-10,你能得出什么結論?(1)大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 (如KNO3);(2)少數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________ (如NaCl);(3)極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如Ca(OH)2、Li2SO4)主題三:氣體溶解度閱讀課本202頁填寫氣體溶解度:教學設計: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