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廣榮中學七年級下冊背書復習資料(第三、四單元)★(早晚必背題之二)第五課 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1、什么是挫折?就是所謂 “釘子”,即人們所遇到的失利、失敗和阻礙等。2、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1)不能預測和及時防范的天災,如地震、雪災、水災等。(自然因素)(2)各種人為因素,如老師教育方法不當、同學關系不融洽、父母的態度簡單粗暴、與父母之間存在代溝等,都可能使我們遭遇挫折。(3)個人的道德品質、智力、體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個人因素)3、為什么說人生難免有挫折?(1)挫折與人生相伴。人的活動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人生難免有挫折。(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不能預測和及時防范的天災人禍;各種人為因素;人的道德品質、智力、體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使我們遭遇挫折。(3)從古到今,沒有哪個人能不遭遇挫折和失敗。相反,人們正是在不斷地認識挫折、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可以說,挫折與人生相伴。4、挫折的作用有哪些?(1)消極作用 :使人產生憂愁、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2)積極作用: 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和智慧。5、如何品味“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挫折孕育著成功”?(1)一般來說,艱難的環境會令人意志消沉,喪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堅強意志、積極進取的人面前,艱難的環境卻可以使他們抖擻精神,發奮努力。困難被克服了,就會有出色的成就。(2)人們在戰勝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贏得的最寶貴的禮物是智慧。6、面對挫折,不同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的結果?(1)第一種是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目標,結果一事無成。(2)第二種是意志不堅定或者容易滿足的人,他們在困難面前也能拼搏一陣,但是,要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要不屈服于新的困難和挫折,不能堅持到底。這樣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3)第三種是意志堅強、有堅定信念的人,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向困難發出挑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善于把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7、應對挫折的有效方法:(怎樣應對挫折?)(1)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2)正確認識挫折,采取恰當的解決方法,冷靜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種原因,對癥下藥(3)激發探索創新的熱情。(4)會自我疏導。如1)合理宣泄法,2)移情法,3)目標升華法等。8.“只有勇敢面對挫折才能走向成功。”答:(1)觀點正確。(2)挫折與人生相伴。只有勇于面對挫折才能走向成功。暫時的挫折失敗絕不等于永遠的失敗。懦夫在挫折面前害怕、回避,不但不會成功,反而可能導致更大的失敗。(3)我們應該勇于挑戰困難,超越自我,戰勝挫折,不斷在失敗中吸取下一次成功的養分。要戰勝挫折要做到: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正確認識挫折,采取恰當的解決方法,冷靜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種原因,對癥下藥;激發探索創新的熱情;會自我疏導:如1)合理宣泄法,2)移情法,3)目標升華法等。9.“挫折對強者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答:(1)觀點正確。(2)因為挫折一方面使人們前進的步伐受到阻礙,從而產生憂愁、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和智慧。(3)一般來說,艱難的環境會令人意志消沉,喪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堅強意志、積極進取的人面前,艱難的環境卻可以使他們抖擻精神,發奮努力。困難被克服了,就會有出色的成就。(4)我們要勇敢地面對挫折,向困難發出挑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善于把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第六課 為堅強喝彩1、意志堅強的人有哪些表現?(1)能對自己行動的動機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和逃避,迎難而上,勇往直前。(自覺性)(2)能在復雜的情境中冷靜而迅速地判斷發生的情況,毫不遲疑地采取堅決的措施和行動。(果斷性)(3)在碰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能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氣餒、不焦躁;面對勝利和成功,不驕傲,不自滿。(自制性)(4)能夠以頑強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戰勝挫折和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堅韌性)2. 堅強意志有什么作用?(或為什么需要堅強意志?)(1)堅定正確的人生方向,需要堅強意志。(2)走出失敗的陰影,需要堅強意志。能否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關鍵: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3)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堅強意志。(4)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堅強意志。3、怎樣磨礪堅強的意志?(1)必須樹立明確的目標。(2)要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想一想 :你需要從哪些小事做起去磨礪堅強的意志?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1、什么是規矩?就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遵的行為規則。2、為什么社會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或為什么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1)社會是有人集合而成的,社會的活動是人的活動。(2)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各行其是,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沖突之中。(3)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3、我們身邊的規則有很多,大致可分為三類:(1)道德。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目中定出準則;(2)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適用的準則;(3)法律。4、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征是什么?(1)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2)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國家強制力指國家的暴力機關: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3)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5、我國的法律本質是什么?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體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6、法律有哪兩大作用?(1)規范作用:突出地表現為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法律為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和方向。同時,它還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2)保護作用: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7、我們應怎樣對待法律?(1)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2)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3)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價值標準。8、為什么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1)現代社會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我國法律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體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地表現為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處理。法律為人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和方向。同時,它還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2)有保護作用: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3)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價值標準。9、誰都不能違法,不違法是人們的行為底線。我們維護自尊,培養自信,實現自立,力求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守規則,尤其不能違法。10、什么是違法行為?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11、違法行為的種類有哪幾種?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又叫一般違法行為;(2)刑事違法行為,屬于嚴重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12、一般違法行為的特點有哪些?(1)情節比較輕微;(2)社會危害性較小;(3)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3、什么是刑法?以國家名義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分子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14、什么是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15、犯罪具有哪三個基本特征?(1)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2)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3)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后果。16、什么是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實行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17、我國刑罰的種類分為:(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2)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犯罪歷來是國家法律打擊的重點,犯罪分子終究要受到嚴厲的刑事處罰。18、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什么關系?★(1)人的行為受思想觀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觀念強就會追求上進,不會或少犯錯誤,就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2)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犯違反紀律的錯誤,發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3)遵守法律,是踐行道德的表現。19、違法犯罪的心理是怎樣的?(1)犯罪行為人的心理都是想獲得某種滿足。(2)如果有道德、法律的約束,他會理智地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如果沒有這些約束,就會胡作非為,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圖當前不顧長遠。(3)這些人自以為占了便宜、圖了痛快,其實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規范未成年人行為的法律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我們身邊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有哪些 ?不良行為:①曠課、夜不歸宿;②攜帶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毆、辱罵他人;④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⑤偷竊、故意毀壞財物;⑥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⑦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⑧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⑨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如①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②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③多次攔截歐打他人或者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④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⑥多次偷竊;⑦參與賭博,屢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犯罪就一定是違法,違法不一定是犯罪”的說法是對的。因為:違法包括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即犯罪,所以違法的范圍比犯罪廣,二者不能劃等號。21、辨析:有人認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是不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1)這種觀點是錯誤。(2)事實上,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本質上是相同的,二者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3)社會是復雜的。人是社會的人,必然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數事實說明,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不良行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大錯往往是從小錯開始的。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會追求低級趣味,難免犯違反紀律的錯誤,發展下去就可能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淵。(4)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22、辨析:“我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答:(1)這種觀點是錯誤。(2)青少年正處于未成年階段,受到國家司法的特殊保護。但是認為我年齡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也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3)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販賣毒品等罪,應負刑事責任。(4)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23、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1)家庭原因:家教不嚴,家庭的教育方法不當,方法單一、粗暴,家庭不和諧,家庭成員不良行為的影響等(2)學校原因: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效果不佳等;(3)社會原因:社會環境復雜,存在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因素,如黑網吧、色情歌舞廳、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圖書等;(4)個人原因:身心不成熟,道德水平低,是非、法制觀念淡薄、自制力差、無心向學等。24、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1)政府、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營造有利于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保護,家庭、學校、社會要對青少年齊抓共管。(2)個人:我們要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法律的尊嚴,自覺依法自律,做一個守法的人;重視道德修養,踐行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自制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總之,要從小事做起,預防違法犯罪。25.青少年如何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1)要認真學習我國憲法和法律的有關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養成遵紀守法、自覺護法的習慣,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2)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第八課 法律護我成長1、凡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有哪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為我們設置了哪四道防線(哪四種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4、家庭保護:(1)含義: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監護的職責,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2)作用:這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來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3)相關規定:①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②不得歧視女性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③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④應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不得使其輟學;⑤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聚賭、吸毒;⑥不得允許或迫使未成年人結婚或為其訂立婚約等。5、學校保護:(1)含義:要求學校等教育機構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并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實施保護;(2)意義:未成年人有很長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教職工對未成年人的培養教育負有重大的責任。(3)相關規定: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發展、人身權利的維護、生命安全的保障等,①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②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③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④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⑤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6、社會保護:(1)含義:要求全社會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2)相關規定:社會保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勞動保護、自由權和精神的保護等方面。①不得招收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②營業性舞廳、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③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租售傳播淫穢、兇殺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和音像制品等。7、司法保護:(1)含義:要求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專門保護措施;(2)相關規定:①設立少年法庭;②不公開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③尊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其合法權益;④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就業或升學)工作;⑤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等。8、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9、能夠為我們提供法律幫助的機構有哪些?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10、維護我們合法權益有哪兩大途徑?(1)非訴訟手段;(2)訴訟手段。11、非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訴訟機構包括:⑴向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社會團體(如消協、婦聯、居委會)等等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⑵通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等去調解、仲裁,解決爭議、糾紛,保障公民權益12、訴訟(又叫打官司)的含義: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關系人參與的處理糾紛的程序。13、訴訟是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一種手段,是保護我們權益的最后屏障。14、訴訟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15、刑事訴訟:是指由國家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證實犯罪、罪犯的活動。16、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案件的解決糾紛的活動。17、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是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照司法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案件的活動。18、為什么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權?(原因、意義)(1)既能保護自己的健康成長,又能維護法律的尊嚴、社會的穩定。(2)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侵權行為,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19、有人認為:“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別人的利益,他人的事與自己無關。”(1)觀點錯誤。(2)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善于同侵權行為作斗爭;當國家、集體、他人的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也要加以維護。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侵權行為,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3)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權,既能保護自己的健康成長,又能維護法律的尊嚴、社會的穩定。20、青少年應怎樣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1)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兇惡、狡猾的。我們與其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斗,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將不法分子抓獲。(這是為什么)(2)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這是怎么辦)21、初中生陳某,暑假認識了一些社會上的不良分子,逐漸無心向學,不交作業,經常曠課,有時還偷同學的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但他未接受教訓;還經常在社會上偷竊少量財物,參加賭博等,曾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一次,他聽說鄰居去參加婚宴,便手持工具盜竊照相機、金項鏈等。(1)陳某的哪些行為屬于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哪些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哪些行為屬于犯罪行為?答:①無心向學,不交作業,經常曠課,偷同學的東西,打罵同學的行為屬于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②在社會上偷竊少量財物,參加賭博的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③到鄰居家偷竊大量物品及現金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2)假如你是被小強索要錢物或搶劫的對象,你應該怎么辦 答:①設法穩住歹徒,避免正面沖突,等待時機尋求幫助;②告訴他自己沒有錢,并勸說他放棄違法犯罪的行為;③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④回家要及時告訴家長,到校要及時報告老師;向派出所報案或者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3)小強由學習優異的學生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給我們什么啟示?答:①說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②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③“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數事實說明,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4)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發生?答:①我們中學生應該崇尚法律,學習法律,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讓法常駐心中;②依法辦事,依法自律,以法作為行為選擇的首要標準;③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本質相同,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④我們青少年應認真學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防患于未然。22、一青年因挺身而出,揭露一團伙的詐騙活動被刺傷,車上無人作聲,后被一出租車司機報警追趕逃犯、、、、、、、請你對這位青年的英雄行為進行評價。答: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該青年勇斗歹徒是敢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表現。請你對袖手旁觀者的行為進行評價。答:袖手旁觀者,在犯罪分子面前不敢斗爭,客觀上縱容犯罪分子,同時也是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作為中學生的你如果當時在場,你會采取哪些方法與歹徒作斗爭?答: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既要有斗爭的決心和勇氣,對犯罪分子依法進行揭發檢舉;也要講究方法,例如撥打“110”,記住犯罪分子的特征等。我們要以這位青年為榜樣,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3、辨析:“打官司的不是好人。”答:(1)觀點錯誤。(2)這是維權意識不強的表現。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應運用法律的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3)訴訟即打官司,是公民維護合法權益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權利。我們要勇敢地狀告侵權者,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可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否則,不僅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證,也不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所以,以上說法是錯誤的。24、香港人李啟明、陳訓德受一跨國販毒集團的指使,負責163公斤冰毒的交接、包裝及走私活動,2003年2月19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兩人做出一審判決,判處二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1)李啟明、陳訓德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為什么?答:1)他們的行為是一種犯罪行為;2)因為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他們的行為符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2)二人所受處罰是什么性質的處罰?其中,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答:1)二人所受處罰是刑事處罰,2)其中判處二人死刑是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是附加刑。25、材料:廣東省遂溪縣楊柑第一中學,該校3名在讀初一級的學生打了一名同級學生,造成被打學生被送到衛生院后搶救,不治身亡。問:(1)、請你評價黃某軍等同學的行為。答:1)黃某等人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權,造成他人死亡,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的行為,已構成犯罪,應受到刑罰處罰。2)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非法侵犯,任何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我們應善待他人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既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定義務。(2)、從黃某等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教訓中對你有何啟發。答:1)我們要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2)我們應增強法制觀念,學法、懂法、用法、依法規范自身行為。3)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做“四有公民”。4)虛心接受父母老師的教育,知錯能改,防微杜漸。5)培養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情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拒交損友,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又讀完一遍了,相信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加熟悉這些基本知識點,一次比一次更加進步了!!“水滴石穿”,穿石的功夫在于點滴的積累。學習切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成功的秘密就是“堅持和反復”。學習中的競爭,比的就是堅持力和反復次數;誰能夠堅持到最后、誰能夠反復復習,誰就是優勝者。加油吧,我們都會為你的堅持而感動,為你的堅持和成功感到自豪的……——勉勵您的老師寄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