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主善思 勵學日新第五單元 《簡單機械》5.1 生活中的“好幫手”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簡單工具。利用工具能夠幫助人們完成好工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2.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比如,用羊角錘拔釘子,用羊角錘撬時,要把羊角錘頂住了向后拔,握住羊角錘把的頂端比握下面更容易把釘子撬出來。5.2 杠桿1.人們用來撬動石頭的木棍是一種簡單機械,叫作杠桿。杠桿工作時總圍繞一個點轉動,這個點叫支點。撬重物時對杠桿用力的那個點叫動力點,承載重物的那個點叫阻力點。2.認識杠桿尺的結構。杠桿尺平衡時,這個鉤碼的重力就是“撬起”重物的力。省力多少與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有關系。(★實驗:探究杠桿的秘密)3.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且距離越遠,越省力,但費距離;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且距離越近,越費力,但省距離;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4.人們使用杠桿有時是為了省力,有時是為了省距離。5.杠桿變形記:羊角錘、釘耙、鉗子,鑷子、魚竿、筷子,蹺蹺板,剪刀。5.3 輪軸1. 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用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2.我國在 3000 多年前就發明了轆轤。大約在 1000 年前的北宋時期,我國已普遍使用了手搖轆轤汲水。轆轤的制造和應用,在古代是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上。3.生活中許多地方都用到了輪軸,例如: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上面的盤就是一個輪,下面固定的1自主善思 勵學日新地方相當于軸;水龍頭也是一個輪軸,上面可轉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下面不可轉動的部分相當于軸;卷筆刀也是一個輪軸,能夠搖動的手柄相當于輪,中間卡放鉛筆的位置相當于軸。5.4 滑輪1. 在頂端被固定、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作定滑輪;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作動滑輪。2.探究滑輪的作用實驗:①直接提起重物。②使用定滑輪提重物。③使用動滑輪提重物。分別記錄重物運動的方向、拉力的方向、重物重力的大小和拉力的大小。3.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5.5 斜面1.像斜坡這樣一端高于另一端的裝置,叫作斜面。斜面能夠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2.研究斜面的作用實驗:a.用測力計測量豎直提起木塊到一定高度所用的力。b.用測力計測量利用斜面將木塊拉至同一高度所用的力。c.比較兩次所用的拉力大小。注意:連續測量三次;沿斜面拉小木塊時,要使測力計與斜面平行,并保持勻速。結論:斜面能夠省力,且不同的斜面省力情況不一樣。3.研究什么樣的斜面更省力實驗假設:與斜面的坡度(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有關。方案:同一塊木板,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依次沿著斜面向上勻速拉動同一重物到固定高度,用測力計測出拉力的大小。結論: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即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越小越省力,也就越平緩。4.螺絲是斜面,是變形了的斜面。2自主善思 勵學日新第六單元 《小小起重機》6.1 設計起重機1.人們根據簡單機械的原理,制造了起重機等復雜機械,使工作更方便、更輕松。2.不同起重機有不同的結構。但一般都有懸吊重物并與重物一起移動的動滑輪,有與它配合的定滑輪,有向外伸出并支撐重物起吊的杠桿等。設計起重機模型,需要組合應用杠桿、輪軸、滑輪等簡單機械。3.設計時需要進行結構設計和流程設計。注意:選擇材料時要考慮容易找到、部件連接方便、加工簡單等因素。比如:在下部安裝搖柄能把線繩卷起來;用三角形做支架更牢固。6.2 制作起重機1.所選材料的性能及加工聯接方法,安裝的滑輪、杠桿、輪軸等的位置及作用。①依據圖紙,選擇合適的滑輪數量。②依據圖紙,選擇適當材料,如木板、木條等。③根據材料類型,選擇合適的工具,如錘子、螺絲刀等。2.評價我們的起重機:操作流暢度、支架穩固度、吊起高度、美觀度。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