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制取氧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氣體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能夠根據反應物的性質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制備氣體的實驗裝置與操作方法,會根據生成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方法。2.學會邊實驗、邊討論、邊探究的方法,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生從中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2.保持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學重點】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及收集裝置的探討。【教學難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及儀器、裝置的探討。【教學過程】一、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1)具體過程:(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二、 實驗室制法活動:以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氧氣(1)實驗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 二氧化錳+氧氣KMnO4 K2MnO4 MnO2 O2(2)實驗裝置:發生裝置收集裝置(3)實驗步驟:a).查: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b). 裝: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c). 定:先下后上,從左到右的順序。d). 點: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后加熱。e). 收: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或向上集氣法。f). 移:移離導氣管。g). 熄:熄滅酒精燈(4)注意事項:a). 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b). 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產生的氣體排出。c). 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d). 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e). 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5)檢驗和驗滿〈小結〉制取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裝置、收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空氣空氣除去二氧化碳干燥氮氣液態空氣降溫加壓升溫-196℃液態氧升溫-183℃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