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2 原子的構成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史料、教材圖表的觀察分析,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2)初步知道構成原子各微粒之間的關系。(3)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會查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2. 過程與方法(1) 通過閱讀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來學習有關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學習微觀知識的興趣。(2)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及直觀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像力,增加學生對微觀粒子的感性認識。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 通過對原子結構及粒子間關系的學習,形成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是無可窮盡的觀點。(2)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原子的構成及原子內部各微粒的特征教學難點原子的構成及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理解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方法:引導、討論、探究教學策略:使用多媒體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自然界蘊藏著無數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視頻展示】原子彈爆炸【引導探究】為什么原子彈爆炸能產生這么大的威力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原子結構的奧秘,今天,讓我們來要共同探討一個有趣的課題——原子的構成。【呈現情景】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一部壯麗的史詩——1803年近代化學之父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沒有人能將原子再分的論斷。他說,原子是實心球體。 1897年湯姆森提出湯姆森原子模型——西瓜式模型。他認為原子像一個西瓜,在這個西瓜里面散布著很小的帶負電的電子(西瓜子),西瓜肉是帶正電的物質。 1912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引導探究】觀看用“α粒子轟擊金箔“的視屏和圖片,假如當時你在現場,你能試著對上述現象加以解釋嗎?1、大多數α粒子順利穿透金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方向3、極少數的α粒子被彈回,學生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說明α粒子沒有受到阻擋,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學生2:少數少數α粒子發生偏轉,說明原子內有一個帶正電的微粒。學生3:極少數的α粒子被彈回, 說明這個微粒體積很小、質量很大【創設問題】原子核很小,它能否繼續再分?【呈現情景】盧瑟福是一位永不滿足的探險家。在提出原子模型之后,他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意外地發現一種帶正電的粒子,計算它的質量正好等于氫原子核并命名為質子。根據計算,發現原子核還應該有另外一種微粒存在。并且,這種微粒不帶電,它幾乎和質子一樣重,和質子結合共同形成原子核。1921年,美國的一位化學家威廉·哈金斯把這個粒子取名為中子。【歸納小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創設問題】構成原子的三種基本微粒質子、中子、電子各有何特點,不同原子的內部構成有何不同呢?【活動探究】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原子的結構有了更新的認識,下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表格,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呢?【交流討論】學生1: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學生2:氫原子的中子數為0,因此,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學生3: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學生4: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歸納小結】原子內部結構的特征【創設問題】原子在整體上是否帶電?比如我們拿著一把鐵尺,我們并沒有觸電的感覺。你能用原子結構的特征解釋為什么原子不顯電性嗎?【歸納小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創設問題】知道原子的質量很小,到底有多小呢?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 kg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26 kg【創設問題】原子的質量好記嗎?原子的質量不僅難記,而且書寫和計算都不方便,怎么辦?請大家閱讀課本P56,看科學家是怎么解決這個難題的。【創設問題】科學家給我們想了一種好記的辦法:選定以某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用其他原子的質量與這個標準值之間的列比例式,求出來的比值給它一個名稱叫“相對原子質量”。大家能不能把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用一個公式表示出來呢?【創設問題】大家感覺剛才的計算過程中覺得麻煩嗎?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多少我們不需要再去計算,科學家已經把所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測定出。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就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過卓越貢獻。【課件展示】查表找出常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設問】其實老師不用查元素周期表也可以知道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請你觀察一下表格,你感覺老師是怎么算出相對原子質量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內部的微粒數目有沒有什么關系?【小結】相對原子質量(近似值)= 質子數+中子數【課件展示】質子、中子、電子質量比較表【分析討論】質子的質量和中子的質量非常接近,電子的質量很小,幾乎可以被忽略。這么看來,原子的質量分布并不均勻,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的什么部位?【歸納小結】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討論小結】回顧我們今天課堂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展望未來】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那原子內部的質子、中子、電子還能不能再分呢?實驗證明,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有關夸克的結構和性質仍有探索和研究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老師能看到用你們的名字、用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粒子。【課堂測評】1、原子的原子核是( )A、由電子和質子構成 B、由質子和中子構成C、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D、不能再分2、已知原子的核電荷數,可以確定它的( )A、相對原子質量 B、質子數C、中子數 D、電子數3、原子中決定相對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質子數和電子數 B、核電荷數C、中子數和電子數 D、質子數和中子數4、 鋁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核電荷數為13,則鋁原子有( )個質子和( )個中子構成原子核,核外有( )個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5.下列粒子中帶正電的是 ,帶負電的是 ,不帶電的是 ,不顯電性的是 。(1)質子(2)原子(3)中子(4)電子(5)分子(6)原子核6.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16g B、16 C、2.657×10-26kg D、16g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