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水的凈化(第1課時)★學情分析:學生的知識狀況:對于飲用水的來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凈化水過程和方法不太了解。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由于本課緊密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因此他們的情緒和心理都應處于興奮狀態。★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純水和自然水的區別;(2)了解吸附、沉淀、過濾等凈化水的方法;(3)初步學會過濾的基本技能技巧。2、過程和方法利用過濾實驗探究,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2)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3)增強飲用水衛生和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教學重點:1、了解純水和自然水的區別;2、沉淀、吸附、過濾等凈化水的方法。★教學難點:過濾的操作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教具準備:多媒體、水樣、燒杯、漏斗、濾紙、玻璃棒、帶鐵圈的鐵架臺。★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本節課從我們生活中的自來水是如何得到的,使學生產生探究水的凈化方法的欲望,增強環保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行動中,通過實驗、思考、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認識水凈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設計情景引出課題 【ppt】俗話說:“人可一日無餐,不可一日無水。”從池塘中取一些泥水,這些泥水可飲用嗎?能否從中提取潔凈的飲用水。 觀看屏幕思考問題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提出問題 【ppt】:黃河水樣。【問1】:這杯水有可能有哪些雜質? 【答】:可溶性的雜質、不可溶性雜質、微生物。 了解自然界的水課題展示 【問2】:對于這些雜質我們應該如進行處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題2水的凈化 討論、自由回答 通過討論導入新課思考問題 【問】:我們有什么辦法將這杯水變成可飲用水? 思考、討論 激發學生思維實驗探究 【視頻】:取2杯河水,向其中1杯加入大約三藥匙明礬,攪拌、靜置觀察現象。【問】:有什么現象?【續問】:怎樣將它們徹底分開?【實驗活動與探究】 “過濾的操作方法” 課本75頁巡堂指導,指出問題和引導改正 觀察現象有絮狀物產生并沉降思考分組做過濾實驗,并與原池塘水比較 感受水的凈化過程引導、過渡到過濾操作的學習訓練過濾操作,提高實驗技能,培養合作精神討論交流 實驗完成后,請學生評價交流。請做的較好的一個實驗小組派代表介紹他們成功的經驗。討論過濾應注意的事項。 互動評價 (如濾紙沒有貼好漏斗壁,過濾未徹底,依然有些渾濁,有液體濺出,太緊張,紙弄破了等)討論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互評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交流習慣,促進團隊意識的發展。分享成功得出結論 同學們的做的很好,做得也比較成功,過濾操作確實要注意一些事項的正確性。我們把它總結為“一貼二低三靠。”【ppt】 一貼二低三靠的內容。活性碳來吸附過濾水中的雜質的。 小結思考看、聽做筆記 輔導學法,理清思路,掌握過濾要點培養思維能力提出新問題解決問題 【問】:如果經過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造成這樣的的原因有什么?我們用了靜置、過濾方法凈化水,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但有些可溶性雜質和一些臭味物質怎樣除去呢?講述 還可以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碳來吸附過濾水中的雜質的。【ppt】活性炭吸附圖【ppt】消毒、殺菌圖 思考聽講觀看 掌握吸附作用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培養實驗能力。課后探究 布置課外活動的探究問題:1、 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2、 調查全村飲用水使用情況。(來源、水質等。)3、 調查了解你生活周圍有哪些水的污染源,思考并提出防止污染的設想或建議。 設計合理方案,進行探究活動。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了解并能進行一般的探究方法。【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板書設計】:水的凈化流程:沉淀—過濾—吸附—消毒【作業設置】: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純凈物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雜質,除去臭味C.青少年長期飲用純凈水有益健康D.使用渾濁水對生活和生產有益2、 活性炭凈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為它具有( )A.導電性 B.傳熱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