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二復習教學設計課題2 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一、教學設計思路九年級化學的教學過程,是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素質為目標。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級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理念。三、學情分析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2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過程和方法:1、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以化石燃料的利用為載體,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2、體會化石燃料的寶貴性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五、重點: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六、難點: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七、教學方法:實驗、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八、教學過程:化學科學的發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某些化學現象可能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復習與引入】:在上節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利用燃燒的歷史,燃料與我們的生活及發展有密切的關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燃料燃燒時產生了熱量,是不是只有通過燃燒才能獲得能量呢?【講授新課】: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能源是那種能源?你身邊接觸到最為常見的能源是什么樣的能源?(化學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為常見的能源是熱能,比如:燃燒放出的熱。)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提出問題】:是不是只有燃燒才能產生熱量?寫出至少四個可燃物燃燒的反應。2H2 + O2 === 2H2O2CO + O2 === 2CO2C + O2 === CO2CH4 + 2O2 === CO2 + H2O【講述】:可燃物的燃燒是最常見的有熱量放出的反應。【提問】:燃燒是一種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那么,化學反應都是放熱的嗎?(不一定。)在化學上,我們把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如:可燃物在氧氣中的燃燒、中和反應、金屬單質與酸的反應等等;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反應的能量變化你聽說過可以燃燒的冰嗎?【講述】目前,我們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等,它們都是由古代動植物遺體埋在地層下,并在地殼中經過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它們被稱為化石燃料。這些燃料的蘊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據估計,依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以供人類開采40 ~ 50年。也就是說,40 ~ 50年后,地球上也就沒有石油了,那時我們該怎么辦呢?因此,充分利用燃料是目前的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師提問,學生看書回答化石燃料的種類、形成過程、特點(不可再生)1、煤和石油:【活動探究】:活動形式:小組討論,分組匯報。部分問題需預先布置學生準備資料,在課堂上交流。活動結束前需對相關問題總結歸納。2、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作為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學生卻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難與化學聯系在一起。因此經過提示,極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甲烷的廣泛存在,使學生容易收集到相關資料,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思考回憶】通過你收集的資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樣的物質。通過閱讀教材,查詢資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嗎?甲烷的俗名有哪些?甲烷俗稱沼氣,是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成的。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國是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甲烷的性質:1、物理性質: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2、可燃性:點燃前要先驗純。【實驗7-4】:教師演示后,學生描述現象,歸納填寫在書上。【討論】:這個實驗說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講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氣的主要成分。【學生閱讀】:沼氣的綜合利用【講解過渡】:化石燃料的特點是不可再生,總有一天會用完,這一天還很早,不用著急,對嗎?【學生活動】:1、討論解決能源危機的思路(節約現有能源,開發新能源)2、討論提高燃料燃燒利用率的方法。3、了解海底“可燃冰”【提問】1.為什么燃料要充分燃燒?(燃料燃燒時如果空氣不足就會不充分燃燒。不完全燃燒:①產生熱量少,浪費資源;②產生污染,影響環境,危害健康。)2.充分燃燒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可討論回答。)通常工作上有哪些做法?(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是:一是燃燒時要有足夠多的空氣;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在工業上常需要將固體燃料粉碎,或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以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從而提高燃燒效率。)3.如何充分利用煤及新技術的開發?(①制新型煤粉燃料器;②將煤進行液化、氣化;③水煤氣或干餾煤氣。)【實驗7-5】 :教師演示,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觸摸、感覺。【學生活動】:記錄現象,描述感覺,分析得出結論:不僅燃燒,其它反應也可能放熱。【推測】:是不是有些反應會吸收熱量?有例子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舉例說明。三、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提問】請同學們說說在我們周圍,環境污染主要分為哪些方面的污染?【思考并回答】環境污染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幾個方面,其中大氣污染是其中主要問題之一。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1煤的燃燒煤的燃燒會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2)、會形成酸雨。2:活動和探究:酸雨危害的摸似實驗加入物質 現象地植物葉子或果皮鎂條或鋅粒大理石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CO、CO 2、SO2、NOx、NH3、醛類(如甲醛)、酚類、煙霧、煙塵、放射性稀有氣體氡、電磁波、螨蟲、細菌、病毒等。(1).來源:煤、石油、液化氣、天然氣等的燃燒,煎、炒、烘、烤等高溫烹調加工中產生的煙霧,煙草的燃燒,電器發出的電磁波,地毯中的螨蟲,建筑裝璜材料產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氣體氡,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家寵等。(2).危害:引起人體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導致各種癌癥、皮膚病、傳染病,影響嬰幼兒智力和發育等。2:汽車用燃料的燃燒(1)汽車尾氣中主要污染物有 、未完全燃燒的 、氮的、含鉛 和 。(2)為了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應采取的措施有a、b:c:(3)煤和化石燃料主要的污染有:a:b:c:四、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化學式 、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可用做 , 、 的燃料。汽油中加適量的乙醇,可節省 ,減少 的污染。2:氫氣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第27屆聯全國會議決定:將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開幕日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時也標志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化學提供人類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能源的分類:按能源能否再生可分為 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不隨人類的使用而減少的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等。不可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是隨人類的使用而逐漸減少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十一、教學反思本課是一節復習課,雖然學生已經學習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間隔的時間較長,因此內容較多、任務也較重,在時間上也顯得緊張,這要求教師課前做好調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做好調控,環節緊湊、語言簡練,該細的地方細,該略的地方略,著重解決學生仍感到難的知識和問題,從而達到復習的目的。所以本課采用了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交流補充、設疑探究的學習方式,將前面所學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也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最后的體會與收獲進行得較倉促,練習也沒有完全進行。因此,如果時間允許,本課應分成兩課時進行,那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加強鞏固訓練。點燃點燃點燃點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