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第一課時)一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化學實驗的能力;(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二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空氣是生活中最常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物質,學生們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對空氣的成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從看圖了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里O2的含量,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學情分析】初中的學習要求學生要不斷提高觀察實驗和分析實驗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充分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中的各種成分。【教學難點】1、測定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的實驗方法2、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啟發式教學,實驗觀察法【教學媒體】 電子白板三 教學設計思路1、在課堂上,通過觀看多媒體、講解、實驗初步了解空氣的組成。2、演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3、在實驗基礎上,歸納總結空氣的成分,引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課堂,采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等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優化了課題教學效果。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新授 (提問)請同學們深吸一口氣,我們吸入了什么?同學們再憋一會氣,有什么感覺?(講解)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就沒有人類,也就沒有生機勃勃的地球。(提問)請同學們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經驗說出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補充。 (引入)空氣中究竟含有哪些氣體,體積含量各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共同學習“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板書)一 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多媒體)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講解)拉瓦錫之所以能夠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為氧氣能和汞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汞固體,所以氧氣的體積能夠減少。但汞和氧氣化學反應的速度緩慢,耗時較長。我們如果用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就需找到一種化學藥品,既能與氧氣較快的發生化學反應且生成物為固體,這種物質常用的就是紅磷。仿照拉瓦錫實驗的原理,我們通過實驗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多媒體)教師打出幻燈片將實驗裝置和實驗過程展示出來,將需要注意的問題用紅字標出。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演示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實物展臺”把實驗現象展示到到屏幕上。 (提問)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你能分析原因嗎 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全班的同學交流一下 (講解)教師講解實驗現象及原因: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氣管流到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空氣體積的1/5.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板書)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提問)有時實驗結果是進入到集氣瓶內水的體積小于空氣體積的1/5,為什么呢?學生組成小組,組內討論得出答案。(講解)教師總結歸納原因,并用多媒體展示。(多媒體)在19世紀末以前,人們深信空氣中僅含有氧氣和氮氣。后來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了一些問題。展示瑞利發現氬氣的幻燈片。 板書: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 78% 氧氣 21%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承轉)空氣是由多種其他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質,這樣的物質是混合物(板書)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講解)混合物中的各種成分彼此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各種成分保持著它們各自的性質。舉例:河水、自來水、礦泉水等??諝庵械牡獨?、氧氣、二氧化碳等分別只由一種物質組成,他們都是純凈物。(板書)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可以用化學符號來表示。如氮氣 N2,氧氣 O2,二氧化碳 CO2 紅磷 P 五氧化二磷P2O5 (練習)蒸餾水、五氧化二磷、潔凈的空氣、河水、氫氧化鈉溶液、礦泉水、冰水混合物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 (小結) 學生回答。學生分別回答: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并說明理由??磮D片、聽故事。 學生邊觀察實驗邊思考實驗中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分別回答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分析推理。歸納得出原因:1、氣密性不好2、紅磷量不足。3、未冷卻至室溫。學生分別回答 學生親身感受空氣對人類的重要性。 激發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拉瓦錫實驗過程及原理。學生能更好的觀察到水流到集氣瓶內的體積。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鞏固概念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課題1 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拉瓦錫實驗結論:空氣是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2)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3)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 氮氣 78% 氧氣 21%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二、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如空氣,海水等;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如氧氣,二氧化碳等。課題練習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 ) (2)氧氣( ) (3)氮氣( ) (4)稀有氣體( )2.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 )A.法國的拉瓦錫 B.瑞典的舍勒C.英國的道爾頓 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3.若把江河湖泊中溶解的氣體收集起來,分析的結果是:氧氣所占體積大于21%,氮氣所占體積小于78%,對此結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氣極少,所以在湖泊中養魚,應采取增氧措施B.只有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能溶解在天然水中C.氧氣和氮氣相比,氧氣比氮氣更易溶解于水四 教學設計三、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在科學史的情境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和分析能力。通過發現其他氣體的發現史,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通過同學間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和實物展臺的功能,使學生能夠更快的理解新知識,更清楚的觀察到實驗現象。學生活動時間和次數偏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