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Ⅰ、課程標準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過程;理解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Ⅱ、素養目標1.掌握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主要背景及基本過程2.理解“亞洲的覺醒”的含義,并分析其特點。3.對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中國的辛亥革命進行橫向比較,形成正確的認識。Ⅲ、重點難點1.重點: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意義2.難點: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及成因Ⅳ、時空坐標Ⅴ、基礎知識與關鍵能力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政治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經濟 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思想 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外部條件 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的獨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2.過程(1)序幕:1804 年海地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2)擴大:隨后,獨立運動的浪潮席卷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下,經過多年征戰,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獨立運動的勝利。(3)獨立:1826 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3.獨立后的拉美概況(1)獨立以后,除巴西(1889 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以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2)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3)英美等國加緊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4)1910 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4.門羅主義、“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1)門羅主義: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2)“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美國在對拉丁美洲進行經濟侵略的同時,還進行武力干涉,這就是所謂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思考點1】“大棒政策”“大棒政策”(繪畫作品)問題:如何評價“大棒政策” 提示:評價:門羅主義實際上是把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是美國的對外擴張政策。門羅主義后來發展為“大棒政策”,該政策主張以武力為后盾,是在保護美國公司利益和預防其他列強干涉拉美事務的借口下,以先發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國內政的帝國主義政策。二、亞洲的覺醒1.背景(1)政治上: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2)經濟上: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列強侵略阻礙民族工業的發展。(3)思想上: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2.概況(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05-1908年)①領導:1885年,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民大會黨(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②目標:1905年,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③高潮:1908年,由英國殖民當局逮捕提拉克引發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④意義: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2)伊朗立憲革命①時間:1905—1911年。②成果: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制國家。③結果:在伊朗統治階級和俄英等外部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④影響: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強調】伊朗立憲運動的評價①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具有強烈的資產階級民主特色;②標志著伊朗歷史進入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時代,是伊朗歷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運動;③是二十世紀初亞洲革命浪潮的組成部分,標志著亞洲開始覺醒,走向爭取民主的自覺的政治斗爭時代。(3)中國辛亥革命①概況:1911年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②意義: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三、非洲的抗爭1、背景(1)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2)非洲人民一直進行不屈不撓的武裝反抗2.斗爭方式:武裝斗爭。3.概況(1)埃及抗英斗爭(1882年)(失敗)①表現:A.在反對英國的侵略中,成立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以此喚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B.在1882年反抗英國侵略的斗爭中,祖國黨領袖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抵抗。②結果:抵抗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2)蘇丹馬赫迪起義(馬赫迪被蘇丹人民尊為“獨立之父”)①背景:英國在控制埃及的過程中,也把侵略矛頭指向埃及的鄰國蘇丹。②過程: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號召人民起來斗爭,趕走外國侵略者。這次武裝起義持續近20年,起義者曾占領蘇丹大部分地區。③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3)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894—1896年)(成功)①領導者:孟尼利克二世(埃塞俄比亞皇帝)②綱領文獻:《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③重要戰役:阿杜瓦戰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亞反抗意大利侵略的決定性戰役。迫使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為獨立國家,并賠款1000萬里拉。④結果:起義勝利,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埃塞俄比亞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思考點2】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爭材料:19世紀初,英國為了侵略西非內陸,向位于今天加納境內的阿散蒂發動了進攻。阿散蒂軍民奮起反擊,打退了英國侵略者。此后,英國多次找種種借口侵略阿散蒂,但都沒有成功。1824年,在第四次英國對阿散蒂的戰爭中,英軍大敗,英軍頭目麥卡錫負傷自殺。1874年,英軍第七次侵略阿散蒂,占領了首都庫西馬,炸毀皇宮,強迫阿散蒂支付巨額賠款。直到20世紀初,英國才完全占領了阿散蒂。思考:如何認識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爭 提示:認識:英國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數次發動侵略阿散蒂的戰爭,期間,阿散蒂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抗英斗爭,盡管最終失敗,但其抗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促進了民族獨立思想的傳播。四、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問題探究】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亞非民族獨立運動材料一 印度的無產階級也已經成長起來,能進行自覺的群眾性的政治斗爭了……歐洲的覺悟的工人已經有了亞洲的同志,而且人數將不是與日俱減,而是與時俱增。——摘編自[蘇]列寧《世界政治中的引火物》材料二 1882年7月,英國人以重金收買當地的貝都因人部落酋長,并派人收買阿拉比軍中的動搖分子。9月,一部分議員和上層文武官員竟打開開羅城門向英軍投降。另外,被收買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隊指揮官在關鍵時刻破壞了抗英斗爭,堅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爭遂告失敗。——摘編自朱庭光主編《外國歷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四分冊》材料三 孟尼利克二世號召全國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國,全國人民熱烈響應。普通農牧民自愿向國家捐贈糧食和錢幣。一些原來反對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戰爭為重,停止反對活動,為抗戰勝利效力。青年踴躍參軍,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揮的12萬人的大軍組建完成。阿杜瓦決戰中,意大利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摘編自顧章義編著《崛起的非洲》問題探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印度的無產階級也已經成長起來”的表現。提示:表現:孟買10多萬工人舉行政治總罷工,要求釋放提拉克。這次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埃及與埃塞俄比亞反帝斗爭成敗的原因。提示:埃及:英國收買了當地部落酋長和部隊指揮官,破壞了抗英斗爭:埃及部分議員和上層官員向英軍投降。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強有力的領導和指揮: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起抵抗。Ⅵ、深化拓展1、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略在不同地區的特點、原因及民族獨立運動的特征地區 侵略特點 原因 民族獨立運動的特征亞洲 在政治、經濟方面進行侵略 ①遭受侵略較早,大部分國家的國門已被打開 ②封建勢力向列強妥協 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非洲 瓜分 ①經濟文化水平落后 ②列強在柏林會議上確立“有效占領”原則,規定各國可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 反帝的武裝斗爭2、正確認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民主運動①從運動性質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或革命運動。②從斗爭綱領和口號看:描繪出了發展資本主義前景的新藍圖,如印度國大黨提出的民族平等和自治要求,中國辛亥革命時期的三民主義,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③從運動主要力量看:新的階級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體,如印度孟買工人總罷工,改變過去以農民為主體的狀況。④從運動發展趨勢看:經過了從改革到革命的發展過程。⑤從斗爭形式看:出現新式和舊式民族運動并存的狀況。如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都未超出舊式民族運動范圍。3、亞洲的覺醒的歷史意義(1)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2)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殖民體系和本地區的封建勢力,對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3)標志著亞洲各地人民已作為一支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斗爭舞臺,在客觀上成為西方工人階級的同盟軍,亞洲成為反帝的重要陣地。(4)傳播了民主思潮,為亞洲各國走上獨立道路奠定了基礎。(5)一批民族資產階級政黨形成,古老亞洲開始走上近代政黨政治的道路。(6)標志著亞洲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Ⅶ、本課小結Ⅷ、課堂練習1、“亞洲的覺醒”時期,喚起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的運動,除了下層人民的斗爭外,還有( )A.以土兵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義 B.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的改革運動C.以殖民者后裔為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 D.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2.19世紀末20世紀初,促使亞洲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相同因素是( )A.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日益加深 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影響C.工人階級開始參與政治斗爭 D.宗教起了組織群眾的作用3.列寧在《亞洲的覺醒》一文中指出:“(亞洲)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下列事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是( )A.中國的義和團運動 B.海地獨立運動C.蘇丹馬赫迪起義 D.中國的辛亥革命4.19世紀晚期,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最大特點是( )A.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B.宗教起了號召作用C.斗爭規模大、水平高 D.以工人、市民為主的城市反帝運動興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