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水的組成。(2)知道電解水的原理以及實驗現象。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從水的電解的實驗探究中,學會對實驗現象的分析,進一步得出結論。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認識水的組成教學難點:認識水的組成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師:水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生命發生、發育和繁衍的基本條件。水在人體總重量中約占70%,一個人每天需要飲用2L以上的淡水,如果人體失水量達到體重的1/4就會失去生命。同學們知道水的組成是怎樣的嗎?直到18世紀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與分解的實驗的研究,才揭開了水的組成的秘密?,F在,我們就跟隨拉瓦錫的步伐,來探究一下水的組成吧!(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學生回顧:水的物理性質1、學生自學課本:P79頁第三自然段,完成表格學生自學后,得出氫氣的物理性質:色、味、態、密度、溶解性。師生小結:顏色 狀態 氣味 密度 是否易溶于水氫氣 無色 氣態 無味 比空氣小 難溶于水1、 冰能浮在水面上,與水的哪個性質有關?2、玻璃瓶中的水結冰后為什么常將瓶子凍裂?3、高原地區燒開水為什么要用高壓鍋?上面表格中主要體現的是氫氣的物理性質,那么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學生回答:氫氣具有可燃性。教師強調:純凈的氫氣可以安靜的燃燒,不純的氫氣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師:我們知道氫氣在空氣或氧氣里燃燒能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不會分解呢?水的元素組成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一試。(二)、水的分解。活動探究一:演示實驗,觀看水電解的PPT展示,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介紹水電解器,并強調:(1)是直流電源。(2)水中可加適量的硫酸鈉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指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兩個電極附近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兩電極 正極端的玻璃管 負極端的玻璃管現象比較兩玻璃管中現象差異提問:兩電極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81頁資料卡片,水的組成揭秘。(讓學生猜想產生的氣體可能是氫氣、氧氣。為下一步的驗證作鋪墊。)討論: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檢驗氫氣、氧氣最佳。驗證實驗:切斷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學生觀察并記錄發生的現象:正極端玻璃管 負極端玻璃管現象解釋小結:水電解巧記憶:給水通上直流電,兩級均有氣泡現,正氧負氫一比二,助燃可燃來檢驗。【 或者:正氧負氫、氫二氧一(V) 】思考:a上述實驗中有無新的物質生成?發生了什么變化?b上述實驗中有什么物質生成?屬于什么反應類型?c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 水 氫氣 + 氧氣由上可知:電解水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又查得氫氣和氧氣的密度(在標準狀況下分別是0.0899 和 1.429 ),氫和氧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和16,求水的化學式?當水分子分解時,生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2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很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讓學生感受化學變化過程中,微觀粒子的變化,體會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討論:通過水的分解實驗以及水的分解微觀示意圖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呢?教師總結:1通過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2、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讓學生發表一下的看法:四、隨堂練習1.水是( )①單質;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純凈物;⑤氧化物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⑤2.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A.蒸餾水 B.水蒸氣 C.冰水 D.礦泉水3.水被喻為“生命之源”,下列水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在通常情況下,1L水中只能溶解大約30mL氧氣B.水是無色無味的氣體C.水在通電的作用下可生成氫氣和氧氣D.水在1.01ⅹ105Pa下冷卻至0℃可結成冰4.在電解水的實驗中,若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收集了n mL氣體,則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理論上可收集到 (? ?) A. nm L B. 2n mL C. 0.5n mL D. 8n mL5. (08昆明)有關電解水實驗(如右圖)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試管甲中的氣體是氫氣B試管乙中的氣體是氧氣C. 該實驗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 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6、能夠由電解水的實驗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① 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② 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③ 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④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五、布置作業:課后練習1、2六、板書設計:一、水的組成1.電解水的實驗:(1)現象:兩極出現氣泡,V正極︰V負極=1︰2(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 氫氣 + 氧氣2.小結:1、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2、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七、教學反思從總體上看,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維目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充分的利用了資源,發掘了教材,并且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活躍了課堂,教師真正做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體驗性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下,學到化學知識。真正的做到重視個體向重合作學習,從而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本節課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1、 就是在時間上沒有把握的太好,時間分配上還有待改動。2、 應該把練習題進行分類,以體現因材施教。PAGE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