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妙的化學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對生活、生產、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感受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化學的兩面性。2、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②學會觀察化學變化,會描述化學現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認識物質發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化學科學的價值,了解并熱愛化學科學。2.培養服務于社會,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教學重點: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教學難點:化學變化的判斷。正確描述化學變化的現象。教學準備:演示實驗 :鎂條、酒精燈、火柴、坩堝鉗、石棉網、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鑷子、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 、鋅粒、硫酸銅溶液。教學過程:一、 學習要求1、遵守課堂紀律2、學習用品的準備。二、什么是化學問:你是怎樣理解化學的?學生討論。問:物質與物體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三、化學改變了世界活動:觀察教室中的各種物品,說一說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結論: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品,絕大多數是人造材料,它們都屬于化學制品。化學制品的廣泛存在與應用。歸納:材料的分類。練習:[學生活動] 設想我們周圍所有的化學制品全部消失,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講:化學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保護、能源開發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動探索等都與化學密切相關。四、神奇的化學變化:物質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但變化也有著不同。1、化學變化分析P4彩圖中的三種變化的共同點。結論:都有新物質生成。我們把這種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如:物質的燃燒,糧食釀酒,食物腐爛,金屬生銹,金屬的冶煉等。思考:把木材做成桌椅,鐵鑄成鐵鍋,瓷器粉碎與上述變化有什么不同?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 如:礦石粉碎,冰雪熔化等。物理變化一般是形狀、狀態等發生變化。2、化學變化的現象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有什么表現呢?觀察下面的四個化學反應。介紹觀察化學反應的方法。演示:課本5頁“活動天地”的四個實驗。總結:反應的現象。3、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判斷:某一發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舉例說明。講: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中常伴隨的發光、放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只是輔助我們判斷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而不是判斷依據。討論: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關系。總結:本質區別:有沒有新物質生成。聯系: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但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4、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轉化講:化學變化不但生成新物質,而且常伴隨熱、光、電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舉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例子。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例子。講:利用化學反應得到有用的物質或獲得能量是人類開展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那化學反應所得的物質是否都對人類有用?(三)小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斷(四)作業1、熟記常用元素的名稱與元素符號。2、預習6~7頁“物質組成的奧秘”(五)板書:第一節 化學真奇妙一、 化學改變了世界天然材料與人工材料天然材料:棉、麻、絲等人工材料:二、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概念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現象 常伴隨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多表現為物質三態(固、液、氣)之間的變化實例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伴隨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判斷依據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1.化學反應的現象:1)點燃鎂條——發光、放熱2)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試液變紅色3)鋅粒與鹽酸反應——冒氣泡4)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2.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轉化:常表現為熱能、光能、電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