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十一單元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 第十一單元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等常見鹽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學會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3)認識復分解反應及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碳酸鹽的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能簡單的歸納出相同點,為復分解反應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
(2)通過實驗掌握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2)在科學實驗探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創新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幾種鹽的化學性質,碳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難點:對復分解反應條件的理解。
【教法分析】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本節課應以資料展示和實驗探究法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突出重點。同時穿插啟發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形象的體驗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同學們突破難點。
【學法指導】
在教學設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和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利用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強烈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因此設計本節課的學法為合作探究法和分析歸納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相關器材及用品:試管、單孔塞、導氣管、滴管、食鹽、食用純堿、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稀鹽酸、石灰水、食醋等。
學生準備:教材、學案、紙帽等課堂用品。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 情境 引入新課 【演示】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食鹽和食用純堿,然后分別加入少量食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不同。 【引言】食醋和純堿的反應,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的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相關內容來解釋這個問題。 【板書】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學生觀察現象、猜想、思考討論,對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回憶,明確將要學習的內容。 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演示實驗,創設化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探 究 幾 種 碳 酸 鹽 的 用 途 【閱讀】引導學生閱讀課本73頁,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相關用途。 【投影】播放“Na2CO3 NaHCO3 CaCO3的用途”視頻,學生觀看并記錄。 【歸納總結】 Na2CO3 ——純堿,廣泛用于玻璃,造紙。 NaHCO3 ——小蘇打,發酵粉。治療胃酸過多。 CaCO3——大理石,石灰石,建筑材料,補鈣劑。 【過渡】我們剛開始時看到的食醋和純堿能夠產生氣泡,反應的原理是什么?我們也可以通過類似的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引導學生分組探究究實驗11-1:在兩只試管中分別加入 Na2CO3 粉末和 NaHCO3 學生閱讀、觀看視頻,并思考討論、記錄。 學生傾聽、理解、記錄。 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完成課本表格。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從相關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體會幾種鹽在生活生產中具有的重要用途。 學生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分析推斷能力,訓練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探 究 碳 酸 鹽 的 化 學 性 質 及 其 檢 驗 方 法 粉末,分別滴加稀鹽酸,觀察實驗現象。若有氣體生成,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實驗現象。 【小結】實驗現象:均冒出大量氣泡;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引導歸納】CO32-、HCO3-的檢驗:加少量稀鹽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板書】碳酸鹽的檢驗: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則固體中含有CO32-。 【討論】為什么饅頭、面包等發面食品中有許多小孔,它們使發面食品松軟可口。根據發酵粉(含碳酸氫鈉和有機酸等)可與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發面食品的事實,說明碳酸氫鈉在其中的作用? 【探究】引導學生探究實驗11-2:向盛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實驗現象。 【小結】實驗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Na2CO3+Ca(OH)2 == CaCO3↓+ 2NaOH 學生傾聽、記錄,書寫化學方程式。 學生討論分析后歸納總結。 學生討論交流后回答:發酵粉中的碳酸氫鈉和有機酸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饅頭松軟可口。 學生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課本表格。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利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和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
探 究 復 分 【提問】上面實驗所對應的這些反應跟我們前面所學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有哪些不同點?引導學生從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結構關系討論上面各反應的共同點。 【小結】都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板書】三、復分解反應 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學生找出各反應與已學反應類型的不同點,并尋找幾個反應的共同點,嘗試歸納。 學生傾聽、討論交流,理解并記錄。 通過比較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加深學生對復分解反應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解 反 應 的 概 念 及 其 發 生 條 件 AB+CD→AD+CB 【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活動探究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學生利用交際舞表演酸、堿反應的實質。學生帽子上標上H+和Cl-,Na+和OH-,隨著音樂響起,H+和OH-發生牽手形成H2O,而Na+和Cl-并不牽手,學生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微觀實質。 【投影】播放flash動畫展示反應微觀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的實質并歸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NaOH溶液和稀HCl反應的實質 Cl-和Na+為旁觀者 2、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鈉溶液反應的實質 Cl-和Na+為旁觀者 3、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實質 Cl-和Na+為旁觀者 【歸納并板書】復分解反應的發生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 四名學生進行游戲,其余學生觀看、思考、理解。 學生觀看flash動畫,討論分析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進行歸納。 通過活潑生動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交給學生,增強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 將抽象的微觀粒子的變化過程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 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課堂練習 投影展示練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當堂反饋。
課堂 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針對本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疑問? 學生歸納總結、交流匯報。 使所學知識系統化,加深學生理解。
布置作業 課本P78“練習與應用”第1、3、4題。 學生完成習題. 及時鞏固。
板書設計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二、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用途:
Na2CO3 ——純堿,廣泛用于玻璃,造紙。
NaHCO3 ——小蘇打,發酵粉。治療胃酸過多。
CaCO3——大理石,石灰石,建筑材料,補鈣劑。
化學性質: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鹽的檢驗: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則固體中含有CO32-。
Na2CO3+Ca(OH)2 == CaCO3↓+ 2NaOH
三、復分解反應
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AB+CD→AD+CB
復分解反應的發生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广南县| 汉川市| 河间市| 白水县| 宁化县| 武陟县| 琼海市| 蒙阴县| 辽源市| 华蓥市| 怀集县| 闵行区| 马尔康县| 和平县| 时尚| 博罗县| 九寨沟县| 中阳县| 桦川县| 阳江市| 柳州市| 宁津县| 登封市| 牡丹江市| 广昌县| 岢岚县| 大城县| 唐海县| 泸州市| 枣庄市| 昔阳县| 甘孜县| 元氏县| 天门市| 景洪市| 靖远县| 环江| 五家渠市| 久治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