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燃燒條件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探究燃燒的條件。(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燃燒的條件,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歸納、對比等科學探究方法等。(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精神。(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切身體驗探究的樂趣,并從中獲得成就感。(3)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教學重點:(1)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2)增強學生消防意識和自救能力。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中來。學情分析燃燒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學生已經知道了很多促進燃燒的方法。這一課題也不知曾被多少老師精雕細琢過,如同一幅舊時的風景已被描繪出千百種的感覺。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時,基于促進學生化學基本觀念建構的教學理念,重點思考本節課怎樣以燃燒為素材,以實驗為載體培養學生這樣一種化學基本觀念——通過控制反應條件控制化學反應! 燃燒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不能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認識燃燒。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化學聯系起來,從化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生所知道的促進燃燒與化學反應條件的控制聯系起來,逐步實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走進生活,從而樹立“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來控制化學變化使之服務于生活”的觀念。教學準備多媒體、酒精燈、鑷子、木塊、木片、打火機、石塊、蠟燭、燒杯、刀片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播放】“燃燒和滅火”的視頻,板書課題。 觀看視頻,引起注意。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展示】ppt展示幾幅有關燃燒的畫面,引發思考火對人類的意義以及火是怎樣產生的。 觀察畫面并思考回答。 情景激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燃燒?燃燒需要哪些條件?板書“燃燒的條件”。 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猜想。 造成懸念、引發思考、激發探究欲和求知欲。【查閱資料】:ppt展示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有關資料。 閱讀資料。 為下面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作出猜想】:教師質疑:這三個條件當中,燃燒需要其中的一個?兩個?還是三個都要呢?ppt展示猜想燃燒需要的條件。 猜想燃燒需要的條件。【設計實驗并演示實驗】:ppt展示實驗設計,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引導學生討論并歸納出燃燒的條件。【歸納結論并板書】:ppt展示燃燒的條件,教師板書。(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強調】: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觀察現象,交流討論,歸納得出燃燒的條件。做筆記。 (1)用明顯的實驗現象驗證學生的猜想和推理。(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以及對比、歸納等科學探究方法和能力。(3)整合知識,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4)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題小結】:燃燒的概念和所需條件。 學生思考回顧,鞏固所學知識。 鞏固所學知識。板書設計:課題一 燃燒和滅火——探究燃燒條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與氧氣(或空氣);(缺一不可) 溫度達到著火點。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視頻、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學生主體作用也有所體現。此外,我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