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做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2、通過史實材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3、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教學難點] 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演示實驗法[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交流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設疑引入:兩個學生的“對話”,對物質變化定量研究的思考 觀看、思考 利用生活現象設疑引起思考,使學生迸發出進行探究的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動與探究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提示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積累的經驗,作出假設。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作出假設:1、要改變 2、不改變 使學生學會發現并提出問題,明確探究目的。估計學生有兩種認識:從生活經驗出發,認為“要改變”;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認為“不改變”。以白磷反應為例引導學生談設計思路,提示實驗要求,并參與小組的實驗與討論。 [實驗探究收集證據]方案一:白磷和氧氣反應方案二:鐵和硫酸銅反應方案三: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分組進行實驗。實驗前,小組內討論學案上的實驗步驟再進行實驗,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 實驗包括三類反應:物質燃燒;金屬與溶液反應;固液反應生成氣體。設計多種類型的反應,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教師根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 [交流共享]: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組內之間相互交流、傾聽。提高學生分析、思辯等多種能力。[板書]質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理解定律內容。 [得出結論] 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保持不變,即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 培養學生分析與理解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為什么不變呢? 播放水分解模擬動畫 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答案: 因為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所以物質總質量不變。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使學生體會到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本質去思考質量守恒的原因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實踐與運用] 1、選擇填空2、選擇題3、討論:蠟燭燃燒質量減少,為什么? 設計一個怎樣的裝置可以證明蠟燭燃燒前后總質量不變?按學生提出的方案做演示實驗。 思考、選擇觀察描述實驗現象、思考討論、交流思考、討論、交流如果設計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實驗,杜絕反應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天平指針就不會偏轉。無論是密閉還是敞口系統的反應,質量守恒的定律都客觀存在。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一個定性實驗設計成定量實驗,從中獲得啟迪。[反思與評價] 通過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得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驗與大家分享。 學生交流 學習的反思。知識內化,提高認識,情感升華的過程。[教師評價]1、通過本課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實驗探究 得出結論 解釋反思 2、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3、對學生作出合適的評價 傾聽課外作業:鐵釘生銹后的質量是增加還是減少,請你進行調查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課余思考 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將探究延伸到生活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