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1課時)設計理念 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的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教學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運用教學難點 從微觀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寫除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 電解水 三、學習新課 (一)、學習目標 (二)、實驗探究 1、提出假設 :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幾種情況? 2、制定方案: 方案一: 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 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3、收集數據 :方案一 現象:(1)、白磷燃燒…(2)天平平衡 分析:磷+氧氣 點燃 五氧化二磷 師生問好 以前我們研究了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現象…但從未研究過質量的變化 引導學生提出假設 按組巡視、指導實驗 :適時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探究) 書寫文字表達式 分組討論,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種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 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 為學生的探究實驗提供了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參加化學反應的磷和氧氣總質量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總質量 方案二: 現象: (1)鐵釘表面附有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2)天平平衡。 分析: 鐵+硫酸銅 硫酸亞鐵+銅 參加化學反應的鐵和硫酸銅總質量等于生成的硫酸亞鐵和銅的總質量 歸納小結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三)、實驗拓展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四)、利用質量守恒定律時的注意問題 1、適用于化學反應,并且只有真正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才能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解釋和計算,而不是各反應物任意質量的簡單相加。 2、計算物質質量和時要包括各種狀態的物質,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氣體和沉淀等都要算進去。 (五)、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化學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 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質量守恒 原子的質量不變 四、課堂小結 (1)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2)利用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研究質量守恒定律時,要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 (3)化學反應的微觀原因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原子的質量、原子的個數都不變 五、鞏固練習 1下列是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敘述正確的是( ) A 因為“質量守恒定律”,所以煤燃燒后產生的煤渣質量一定和反應前煤的質量相等 B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鎂條的質量增加 C 100克水與100克酒精混合后,質量等于200克,這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 1克氫氣在9克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了10克水 2下列各項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①原子數目②分子數目③ 元素種類 ④ 物質種類 ⑤分子種類 ⑥原子質量 A ① ② ③ ⑤ B ① ⑥ C ② ③ ⑤ D ① ③ ⑥ 3現有化學反應:X+Y=Z,若將agX和bgY 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物Z的質量( ) A等于(a+b)g B 大于( a+b )g C小于(a+b)g D 不大于( a +b )g 六、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總結 演示 強調 播放動畫 小結(投影) 巡視指導學生練習 與老師共同分析 總結 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以水通電分解為例,觀看動畫,從微觀角度得出質量守恒的原因。 與老師一起歸納 力爭獨立完成,若有難度,可與同組同學討論 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表達能力 讓學生知道人類認識事物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 鞏固,加深印象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檢查與鞏固已學知識,培養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 堂 板 書 定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質量守恒定律 應用:解釋化學變化 種類 微觀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個數 不變 質量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