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1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2.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3.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提升觀察、表述能力。4.通過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 提升分析和綜合能力。5.通過觀察活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6.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2.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教學難點】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它們的生活習性。2.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觀察植物所用的器具。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生物世界】地面上的植物,講述:地面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植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們吧!二、講授新課(一)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師】展示教材中形形色色植物的圖片,組織學生對其名稱進行競答,對某些植物有了解的學生嘗試介紹這些植物的生活習性。【學生】觀察圖片,回答。【教師】做補充介紹。1.觀察校園里的植物【教師】課件展示校園植物圖片,講述:校園里也生活著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植物,有高大的喬木,有低矮的灌木;有的莖直立挺拔,有的莖攀援纏繞;有的葉片寬大,有的葉片狹窄細長,這些植物你能認識幾種?能說出它們的特點嗎?【學生】觀察圖片,嘗試說出圖中植物的名稱和特點。【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生物,我們一起去校園里觀察它們吧!(1)制訂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目的,確定觀察范圍,運用科學觀察方法,做好觀察計劃。【教師】觀察時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師生共同小結】①有計劃、按順序進行觀察;②如遇到不認識的植物,要虛心向老師和園藝師請教。也可以先記錄特征和生長環境,經老師同意少量采集標本,調查完畢后在老師指導下認識或查閱資料再完成記錄;③要如實做好觀察記錄,進行記錄時要認真、實事求是,記錄特征時要抓住特點;④組內隊員之間要善于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任務;⑤活動時要有紀律性、組織性,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教師】觀察時我們可以借助于哪些工具?【師生共同小結】紙、筆、卷尺、放大鏡、相機、標本袋等。(2)設計觀察記錄表校園植物觀察記錄表編號 植物名稱 生長環境 主要特征 其他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12……(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觀察記錄表,再次完善觀察計劃和記錄表。(4)實地觀察【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校園的一個地點進行觀察。【教師】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種常見的植物,對它的形態(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環境等進行適當的描述。可以將它畫出來或用相機拍成照片,以便與同學交流。(5)交流與展示【學生】分組展示小組的觀察成果。【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1)在你觀察的植物中,是不是所有植物都開花?有哪些植物正在開花?有結果實或種子的嗎?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不結果實的植物都很矮小嗎?(3)樹蔭、墻角下的植物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2.拓展延伸(1)認養一棵樹【教師】指導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認識校園植物的名稱、形態特征、生長習性、用途,選擇一種最喜愛的植物認養,并為它制作“身份證”和“養護卡”,讓更多的師生了解、愛護校園植物。(2)設計家庭綠化方案【教師】建議學生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既要考慮植物賞花、觀葉、品香、美化等功能,更要根據庭院、客廳、臥室、書房、衛生間等布局的采光、濕度等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布置,充分展示大家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組織展覽和評比:哪些方案能讓家更美麗?哪些方案更合理、經濟?1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2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3.通過描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點,提升觀察、表述能力。4.通過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 提升分析和綜合能力。5.通過觀察活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6.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教學難點】1.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桃花,桃的果實,蠶豆,花生及觀察所用的器具。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生物世界】獨特的種子傳播,講述:有些植物是用種子來傳播后代的,你了解這類植物的特征嗎?你知道種子是怎樣產生的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二)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教師】讓學生觀察種子實物,嘗試了解種子的結構,了解植物種子的多樣性。(使用交互動畫:【知識探究】種子外形的多樣性)【學生】觀察種子實物或使用交互動畫,了解植物種子的多樣性。【教師】講述:我們把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稱為種子植物。大家在觀察中發現你手中的種子有什么不一樣嗎?【學生】回答。【教師】肯定學生的發現。講述:花生、蠶豆、玉米等種子外面有種皮包被,我們稱這一類種子是被子植物。松果外面沒有種皮包被,我們稱這一類是裸子植物。在我們的身邊,大多數的種子都是有種皮的,都屬于被子植物,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類植物吧。1.觀察桃(1)觀察桃樹的外形【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桃樹的外形,提問:它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學生】回答。(2)觀察桃花【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桃的花,認識桃花的基本結構。由外到內依次觀察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建議使用交互動畫:【知識探究】花的基本結構演示)名稱 花萼(顏色、數目) 花瓣(顏色、數目) 雄蕊(數目) 雌蕊(數目)桃花【學生】觀察桃花,認識桃花的基本結構。記錄結果。【教師】檢測學生對花的基本結構的掌握情況。(建議使用交互練習:【知識探究】花的基本結構練習)【學生】使用交互練習,進一步鞏固花的基本結構相關知識。(3)觀察桃的果實【教師】指導用解剖刀將桃切開,辨認果皮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觀察蠶豆、花生的果實,與桃的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其他幾種植物的果實,看又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回答。【教師】果實的形狀、顏色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有一些基本的結構。(建議演示動畫:【知識解析】從花到果實的過程)【教師】總結:地球上被子植物有20多萬種,是植物界最高等、數量最多的一類植物。地球上每個角落都有被子植物的分布。2.觀察馬尾松【教師】在我們的校園里有很多的馬尾松,它是一類四季常綠的植物,有發達的根系,葉細長。每年秋天,雌球花都會發育成“松球果”。【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馬尾松的外形、葉和松球果的結構。討論:(1)葉的形狀是怎樣的?與桃的葉相比,馬尾松葉的形態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2)觀察一個松球果,你有沒有看到種子,種子外面有沒有果皮包被?【學生】觀察,回答。【教師】總結:裸子植物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種子裸露在外,沒有果皮包被。大多數裸子植物是高大喬木,適宜生活在土壤干旱、貧瘠的地方。【教師】你能判斷校園里的植物哪些是裸子植物嗎?你判斷它們是裸子植物的依據是什么?【學生】回答,認識裸子植物的特征。【教師】總結: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等樹種組成的森林,約占世界森林面積的30%。我國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素有“裸子植物故鄉”的美稱。【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談種子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種子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小結本節知識。(建議播放微課視頻:【知識解析】種子植物)課堂反饋1.花的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B )A.花瓣和雌蕊 B.雄蕊和雌蕊C.花瓣和雄蕊 D.花冠和花萼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 )A.由胚珠發育成種子 B.種子外有果皮包被C.有真正的花 D.由子房發育成果實3.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著,果皮存在的重要意義是( B )A.有利于營養的吸收 B.保護種子C.萌發較快 D.貯存營養4.被子植物的一生開始于下列哪個過程( C )A.被子植物到春天開始發芽長葉 B.被子植物開出鮮艷的花朵C.被子植物的種子開始萌發 D.被子植物到了秋天開始落葉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3課時)教學目標1.以貫眾和葫蘆蘚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2.通過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提升分析能力。3.通過觀察活動,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4.了解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貫眾、葫蘆蘚等植物,放大鏡等觀察用具。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綠色臺階”圖片,出現詩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同學們知道綠色的臺階上主要是什么植物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三)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教師為每個實驗小組的同學提供新鮮的盆栽貫眾和葫蘆蘚及其他實驗用具,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探究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的興趣。1.觀察貫眾【教師】指導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貫眾拿出觀察。(1)仔細看一看,貫眾葉的形狀是怎么樣的?有葉柄嗎?葉的背面有沒有一些“斑點”?這是什么結構?(2)用尺量一量貫眾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用放大鏡觀察貫眾根的形態,在書上標注貫眾植株各部分結構的名稱。(3)觀察蕨、鳳尾蕨、卷柏等蕨類植物。它們的根、莖、葉與貫眾相似嗎?【學生】觀察貫眾、蕨、鳳尾蕨、卷柏等蕨類植物,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大多數蕨類植物的莖都生長在地下。葉從莖處向上長,莖向下生有不定根,將植物固定在地面上,并從土壤吸取水分和養料。在成熟的葉背面有許多孢子囊,依靠孢子囊內的孢子進行繁殖。【學生】聽講,熟悉蕨類植物的特征。2.觀察葫蘆蘚【教師】指導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葫蘆蘚拿出觀察。(1)用放大鏡觀察它的葉,葉有沒有葉脈?葉的厚度與貫眾比較有什么區別?它的“根”與貫眾有什么不一樣?(2)用尺子量一量葫蘆蘚的高度。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3)觀察金發蘚等其他苔蘚植物,它們的根、莖、葉與葫蘆蘚相似嗎?(4)將你觀察的結果填寫在下表中,比較貫眾和葫蘆蘚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名稱 結構特征葉 莖 根貫眾葫蘆蘚【學生】觀察葫蘆蘚、金發蘚等苔蘚植物,回答問題,記錄特征。【教師】總結:苔蘚植物植物矮小,具有莖和葉,沒有真正的根,只有細絲狀的假根,假根主要起固著植物體的作用。苔蘚植物葉的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葉還能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無機鹽。(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學生】聽講,熟悉苔蘚植物的特征。【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藻類植物與蕨類、苔蘚植物的特征。(建議播放微課:【知識解析】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微課))【學生】觀看微課,熟悉藻類植物與蕨類、苔蘚植物的特征。【教師】講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藻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同學們知道各個類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有哪些嗎?(建議使用交互練習:【知識探究】植物的分類練習)【學生】使用交互練習,熟悉各個類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總結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閱讀教材,總結。【教師】評價、總結。課堂反饋1.蕨類植物在形態上的特點是( D )A.只有真正的根 B.只有真正的莖C.只有真正的葉 D.已具有真正的根、莖、葉2.貫眾的地上部分是( C )A.整個植物體 B.根、莖、葉C.葉片和葉柄 D.莖、葉3.對苔蘚植物起固定作用的結構( D )A.根狀物 B.根 C.不定根 D.假根4.下列植物中,用孢子繁殖的是( C )A.菊花 B.水稻 C.葫蘆蘚 D.紅豆杉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七年級下冊 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七年級下冊 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七年級下冊 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第3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