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水中的藻類植物教學目標1.認識藻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態,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嘗試完成“觀察水綿”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概述藻類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觀察水綿,掌握觀察過程。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觀察水綿的材料用具等。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一張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時呈現法布爾的話“當我面對池塘,凝視著它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會覺得厭倦。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會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啟發學生思考:池塘的水為什么會發綠?(建議播放視頻:【情境素材】水中的藻類植物)二、講授新課(一)觀察水綿【教師】藻類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臺的植物,我們日常所見,井水比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濁而帶綠,甚至呈現銹色以至淡紅,海水也如此,這就是有藻類植物的原因。同學們平時看到過藻類植物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教師】課件展示不同的淡水和海洋藻類,提問:這些藻類有根、莖、葉嗎?它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下面我們以水綿為例來進行觀察。【教師】指導學生先用肉眼觀察:1.看一看:顏色?形狀?2.摸一摸:有何感覺?3.找一找:有根、莖、葉嗎?【學生】觀察、觸摸水綿,并回答。【教師】那我們如果想要知道水綿細胞的結構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綿。帶領學生簡單回顧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建議使用視頻:【教學實驗】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生】回顧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明確操作步驟。【教師】下面請大家利用顯微鏡來觀察水綿。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請同學將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形態在紙上畫下來。【學生】動手完成實驗并繪圖。【教師】在剛才的實驗中,你認為自己或同組同學在操作上有什么問題?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反思并完善實驗過程。【教師】提問:(1)顯微鏡下觀察水綿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2)細胞呈什么形態?是怎樣排列的?(3)和其他植物細胞相比顯著的不同在哪里?【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請同學一起歸納藻類植物的基本特征。【學生】歸納并總結藻類基本特征。(二)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師】請大家想一想藻類植物對我們人類有沒有作用?【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總結藻類植物的作用(建議知識卡片:【生物世界】藻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聽講或閱讀卡片,認同藻類植物與人類關系密切。【教師】那么藻類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課件展示“赤潮”、“水華”圖片。講解赤潮、水華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聽講】了解赤潮、水華的形成原因。課堂反饋1.藻類植物結構上最主要的特點是( B )A.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B.沒有根、莖、葉的分化C.都含有葉綠體D.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根據下圖填寫水綿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并回答問題:(1)圖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 ⑤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2)由圖可知,水綿是由_____狀的細胞組成的。光合作用的場所是_______。答案:(1)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質 葉綠體 液泡(2)長筒 葉綠體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