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人教必修二5.3《人類遺傳病》教學設計授課人 ***一、教材分析“人類遺傳病”是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第3節,新課程標椎對其的要求的是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后能舉例說出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開展人群中遺傳病的調查活動;探討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關愛遺傳病患者。二、學情分析通過對必修一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在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已有的知識框架。本章所講的是由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遺傳物質改變主要指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本節內容是前兩節內容的自然延伸,是從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因變異和染色體變異現象,延伸到與人類自身關系更為密切的遺傳病的產生和類型,從而讓學生了解人類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滲透社會責任教育。三、教學目標1、生命觀念闡明人類遺傳病是遺傳物質改變導致的。2、科學思維分析歸納人類歸納人類遺傳病的類型級產生原因,能夠利用遺傳系譜圖分析遺傳病的遺傳方式。3、科學探究制定調研計劃,調查人類遺傳病的發病率或遺傳方式;通過參與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培養獲取、分析數據的能力。4、社會責任關注人類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工作,關注社會及人體健康;明確遺傳病檢測和預防的重要性。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 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2) 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方法(3) 人類遺傳病的調查活動的方法2、教學難點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及特點五、教學法1、教法直觀教學法2、學法主動學習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教學設計意圖一、情景設置新課導入 【創設情景】研究表明,人類的大多數疾病,甚至普通感冒和肥胖都可能與基因有關,那么,是否所有的疾病都是遺傳病呢?我們之前學習過得白化病、鐮狀細胞貧血、紅綠色盲等疾病是不是遺傳病呢?如果是的話,又屬于哪一類遺傳病呢? 思考問題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質疑發問構建概念 設置問題串,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掌握人類遺傳病的概念,分析人類遺傳病與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關系:[概念]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遺傳病一定遺傳給后代 ?[提示:遺傳物質改變發生在體細胞,則不能遺傳給后代]2.遺傳病患者致病基因一定來自于親代?[提示:也有可能是孕婦或者患者接觸誘變劑或致癌物質]3、遺傳病一定是先天疾病?[提示:遺傳小腦性運動失調,一般在35歲左右發病;禿頂等]4、先天疾病一定是遺傳病?[提示:母體條件的變化引起的,如:艾滋病女性患者的子女]5、家族性疾病一定是遺傳病?[提示:如某家族因食物中缺少維生素A而患上夜盲癥]6、遺傳病不一定是家族性疾病?[提示:母體條件的變化引起的孩子某部位遺傳物質改變并表現異常,但孩子的生殖細胞正常]【歸納總結】展示遺傳病與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聯系。1、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人類疾病。 [建構概念]把握遺傳病的本質是遺傳物質的改變,根據生活常識及課堂學習明白人類遺傳病與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關系。 通過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楚人類遺傳病與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關系,培養學生對比學習的能力任務驅動探索新知 【布置任務】閱讀教材P92-93“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并思考以下問題:人類常見遺傳病有哪幾種類型?[提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個基因控制的疾病?[提示:一對不等于一個、多對不等于對個]遺傳病患者一定攜帶致病基因嗎?[提示:染色體遺傳病是由于染色體變異造成的,不攜帶致病基因]結合孟德爾遺傳規律和伴性遺傳的知識,分析這幾種人類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如果想要得出某類遺傳病的發病率應該怎么做?調查遺傳方式和調查發病率的方法一樣嗎?[提示:①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某種遺傳病的患者數/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的人*100%②發病率在人群中調查,遺傳方式需要在家族中調查。] [閱讀材料]圍繞問題閱讀、思考、回答。必要時可以進行小組合作。 學習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檢測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能力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強調我國遺傳病發病現狀的嚴峻性,引入學生對遺傳病預防和檢測的重視。簡要介紹主要的監測手段和預防手段及相應要點:監測手段主要包括:①進行遺傳咨詢②進行產前診斷(B超檢查、羊水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基因檢測)預防措施主要包括:①禁止近親結婚(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②提倡適齡生育【小結】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應該貫穿與從婚姻到生育的整個過程:禁止近親結婚——提倡婚前檢查——提倡適齡生育——進行產前診斷。 了解遺傳病預防和檢測主要手段,提高對遺傳病預防和檢測的重視,關愛人類健康。 1、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2、教師進行階段性的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更全面的理解五、概括總結鞏固提升 1、構建思維導圖,歸納總結:2、隨堂小測 記筆記、回答問題 總結知識,構建本節課的知識網絡通過精選的練習,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七、教學反思在本節課中,教師更多的傾向了知識點的講解,而在教學設計上缺乏創新點,課堂顯得枯燥乏味,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是載體,在這個載體上我們要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外還要明白相關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要將思維目標貫徹到底,而不是只注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課堂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