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第三章知識要點 姓名機械運動------物體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的運動。1、參照物: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任何物體都可以被選為參照物。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①被研究的物體相對參照物位置發生了變化稱為運動。②被研究的物體相對參照物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稱為靜止。 ③選擇不同參照物對同一物體運動的描述結果可能不同。機械運動的分類1、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可分為:直線運動:運動路線是直線。曲線運動:運動路線是曲線。2、根據速度大小的變化特點,可分為:勻速運動:運動快慢不變 ; 變速運動:運動快慢改變。3、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即運動的方向和快慢不發生變化的運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①取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用時少的速度快。速度和平均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科學量,可以定量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2、物體運動得越快,則速度越大;運動得越慢,則速度越小。①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②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速度=路程/時間 v=s/t(注意:①三個量必須對應于同一個物體 ②運算中單位要統一,且單位代入計算過程 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時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認為v與s成正比,與t成反比。)③速度單位:國際單位:米/秒,記作:m/s,讀作“米每秒” 常用單位:千米/時,記作:Km/h 讀作:千米每時 1米/秒 = 3.6千米/時平均速度:當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時,由公式 v=s/t算出來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過這段路程的時間的比值。力的作用效果1、一種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1)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由運動變為靜止,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改變(快變慢、慢變快).(2)物體運動方向(即速度方向)發生改變。2、另一種是改變物體的形狀(如:擠壓氣球)。注意:一個力一定涉及兩個物體,施加這種作用的叫施力物體,接受這種作用的叫受力物體,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但并不一定接觸!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作用力)的作用時,也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反作用力)的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沒有先后之分。(記憶:等大、反向、共線、異體、共存。)彈性: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彈性。彈力:物體發生形變的物體有時也會產生反抗形變的作用,這個反抗形變的力,叫做彈力。(注意:★彈力產生的條件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彈力的方向與引起物體發生形變的力的方向相反 ★在一定范圍內(在彈性限度內),物體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越出某個范圍,這一關系不成立,如彈簧被拉斷。)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是N。托起兩只雞蛋的力大約為1牛。力的測量(1)測量工具:測力計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2)彈簧秤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內部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越長。(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的問題:①使用前應檢查指針有沒有對準“0”刻線②被測力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即量程③測量時拉桿,彈簧不能與面板相摩擦④讀數時,應讓視線與面板相垂直。)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當其中一個要素改變時,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會隨之改變力的示意圖力的示意圖是科學上一種表示力的簡易方法。只需在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這樣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重力概念: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對周圍的一切物體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注意點:①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管質量大還是小,也不論有無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物體,皆受重力作用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③重力是非接觸力,拋出去在空中運動的物體與靜止時所受重力是相同的④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同樣也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力的方向:①總是垂直向下,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重力作用點--重心①一個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②重心概念存在的意義:研究具體的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表示,于是,原來的一個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替代。③有規則幾何形狀且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如均勻球體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矩形均勻薄木板的重心在兩對角線的交點上。不規則物體重心可用懸掛法判定(懸掛兩次)4.重垂線: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實際應用之一,利用它可以檢驗墻,房屋是否豎直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重力的大小)(1)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即:G=mgG 表示重力(單位為牛,即N),m 表示物體的質量(千克,即Kg),g=9.8N/Kg。(2)g=重力/質量=9.8N/kg,這個定值叫重力常數;g=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表面或附近受到的重力為9.8N。★不同的星球的g值是不同的,如:月球上的g只有地球上的g的1/6;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的g值也有所差異,但是計算時我們一般取g=9.8N/Kg,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一個人走,或靜止站立,都是一樣的重,但同一物體在不同的星球上,其重力是不同的,如月球表面上g=1.6N/kg (3)重力與質量的比較質量 重力區別 概念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單位 千克(Kg) 牛(N)性質 是物體本身的屬性 地球施加給物體的力測量工具 天平 彈簧測力計方向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有大小(G=mg),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變化 與位置無關 與位置有關聯系 ①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重為9.8牛 ②重量與質量的關系式是G=mg牛頓第一定律內容:一切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定性實驗基礎上通過科學推理得到的。)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1)一切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才是)。慣性定義:物體的這種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注意:①無論固體、液體、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②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③物體的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而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無關。2、慣性定律和慣性的區別和聯系: a: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所遵從的運動規律。b: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不是一種力,更不會是作用,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二力平衡的定義: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作用下,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即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的。科學上把這兩個力稱做為一對平衡力,即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 兩個力作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①.根據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不會改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較摩擦力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①兩物體必須相互接觸;②兩物體之間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③兩物體相互擠壓,發生形變,有彈力(也叫壓力);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不僅固體間會產生摩擦,液體和氣體之間也會產生摩擦。摩擦分類:滑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滑動而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滾動而產生的摩擦;靜摩擦:兩個保持靜止的物體之間存在的摩擦。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面積大小、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使接觸面粗糙,用變滾動為滑動。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涂潤滑油),用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分離(氣墊船,磁懸浮)壓力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單位:牛頓,符號:N 產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相互擠壓。例如:靜止在地上的籃球和地面間有相互擠壓的作用,籃球對地面有壓力;靜止在豎直墻壁旁的籃球與墻壁之間沒有相互擠壓,所以沒有壓力。 方向:與受力物體支撐面垂直,指向支撐面,由于受力支撐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豎直面,還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傾斜面,因此,壓力的方向沒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終和受力物體的受力面相垂直。 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①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②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當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壓力和重力的區別:壓力和重力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力,區別如下:壓力 重力施力物體 物體 地球受力物體 支持物 物體大小 決定于相互擠壓所發生形變大小 G=mg方向 垂直于受力物體表面,并指向支承面 豎直向下作用點 在支持面上 物體重心上力的性質 接觸的物體間相互擠壓而發生形變產生的,屬于彈力 來源于萬有引力,是非接觸力受力示意圖壓強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①公式: ②單位:國際單位為帕斯卡(Pa)簡稱帕。。表示面積上所受的壓力是1N,Pa是一個很小的單位,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1Pa。 注意:壓強大小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共同決定的,不僅僅決定于壓力大小。壓力F和受力面積S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但壓強p和F、S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S一定時,p與F成正比,在F一定時,p與S成反比。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強的方法 ②減小壓強的方法 液體壓強:產生原因:液體的壓強是由液體所受的重力及液體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液體的壓強雖然是由液體受的重力產生的,但它的大小卻與液體受的重力無關,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只有側壁豎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才等于容器內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發現,液體壓強具有以下特點: ①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③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系。液體壓強的測量 壓強計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所以我們只要測出液體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壓強,就同時知道了液體在這一深度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如圖所示,液體壓強可用壓強計來測量,工作原理是:當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擠壓時,U型管兩邊的液面出現高度差;壓強越大,兩邊的高度差越大,讀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壓強計金屬盒所處之處的壓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