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教學設計二十冶綜合學校初中分校 單巨娟教學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題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而且是初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習碳的氧化物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衍變關系,為以后學習燃料及其利用、酸、堿、鹽等知識打下一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學生所學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知識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解題時不能靈活應用。通過本課時復習,幫助他們將知識形成整體有序的結構;同時,要拓寬知識面,提高運用能力和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會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互聯系及轉化途徑,學會知識整合與遷移。(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表格對比及小組討論,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并且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組內的交流討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教學難點:將本單元的知識形成網絡重難點突破方法:通過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識對比(重點部分學生填空),使學生在腦海中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一組實驗圖的對比填空,完成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層次認識,進而通過組內交流討論,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鑒別與除雜,讓學生認識到鑒別與除雜的本質是利用物質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其解題思路和方法得到升華。最后將上述環節所涉及的物質以物質間轉化網絡圖的形式展示,同時讓學生明白推斷題的由來,在思想上消除畏懼心理。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小組交流 講練結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題 引入 謎語: 1、左側半圓,右側整圓,“半圓”取暖,“整圓”助燃,來去無影,有毒能燃。(一氧化碳) 2、似雪沒雪花,叫冰沒冰渣,無冰可制冷,細菌難安家。(二氧化碳) 展示學習目標(并說明本課時內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地位及題型) 1.了解CO的性質及用途。 2.能結合實例說明CO2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猜謎語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了解本課時內容及中考中的地位,引起學生的重視。任務一 CO與CO2的比較 典例 賞析 典例 賞析 任務2 CO、CO2的鑒別方法 任務3 CO、CO2 互為雜質時的除雜方法 訓練反饋檢測 拓展:框圖推斷題 本課時小結 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完成表格的填寫,并巡視予以指導 (表格內容見學案) 1、如圖,將一支盛有CO2的試管倒立在一個裝滿水的水槽中 觀察到 ; 原因是 。 如果將水換成紫色石蕊試液, 可以看到 ; 原因是 。 如果將水換成澄清的石灰水觀察到 ; (CO2)原因是 。 2.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氣的混合物依次通過:①熾熱的炭層 ②熾熱的氧化銅 ③濃硫酸(起干燥作用)經充分反應后,最后得到的氣體是 。 鑒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常用方法 方法1: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兩瓶氣體中,使木條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若氣體燃燒,發出藍色火焰的則是一氧化碳。 方法2:向兩瓶氣體中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一氧化碳。 方法3:往兩瓶氣體中分別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振蕩,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二氧化碳;反之是一氧化碳 方法4:將氣體分別通入灼熱的氧化銅,能使氧化銅變為紅色的是一氧化碳,反之是二氧化碳。 …… 互為雜質時的除雜方法(要求說出操作、現象、結論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CO中混有CO2雜質: ①通過足量________________溶液; ②通過足量灼熱的_________。 2.CO2中混有CO雜質: 通過足量的灼熱的_______________ 【方法歸納】鑒別和除雜需要主要考慮物質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 【誤區警示】用點燃的方法不能除去CO2中的CO。在CO2氣體中CO屬于雜質,其含量不會很多,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因此,不能將其中的CO點燃。 1.為了區別CO(可能混有氧氣)與CO2兩瓶無色氣體,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伸入燃著的木條,②分別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③分別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振蕩,④分別通入少量NaOH溶液中,振蕩,⑤分別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蕩。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2.鑒別O2、CO、CO2三種氣體,可行簡便的方法是( ) A.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將氣體分別通入石蕊溶液 C.試驗三種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 本課時所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圖示 利用上述轉化圖將各物質轉化為字母,設計成推斷題: A、B、C、D、E都是初中常見的含碳元素的物質。D為單質其余四種為化合物。B為有毒氣體,C為白色固體,E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回答: B的化學式;反應⑧的類型;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A的用途; 學案推斷 2、同步32頁 1、完成學案表格的填寫 2、與PPT參考答案核對 3、強化記憶 獨思后回答 黑板寫出本題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然后講解 1、組內交流鑒別方法,每組至少兩種方案 2、各組展示 思考后回答 獨立完成后回答 完成部分填空 談收獲! 通過填空喚醒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考察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考察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考察方程式的書寫及語言組織能力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考察學生對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性質的掌握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表達更規范,邏輯性更強 讓學生認識到鑒別與除雜的本質是利用物質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其解題思路和方法得到升華 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 引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同時讓學生明白推斷題的由來,在思想上消除畏懼心理。板書設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知識對比2、鑒別與除雜教學反思: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它們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衍變關系,為以后學習燃料及其利用、酸、堿、鹽等知識打下一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學重點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教學難點是將本單元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的應用,進而形成知識網絡。通過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識對比(重點部分學生填空),使學生在腦海中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一組實驗圖的對比填空,完成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層次認識,進而通過組內交流討論,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鑒別與除雜,讓學生認識到鑒別與除雜的本質是利用物質的性質尤其是化學性質,其解題思路和方法得到升華。最后將上述環節所涉及的物質以物質間轉化網絡圖的形式展示,同時讓學生明白推斷題的由來,在思想上消除畏懼心理。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獨思,小組的交流合作展示來完成,尤其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鑒別方法環節中,同學們歸納了8種方法,超乎我的預想(盡管在敘述中有些不規范的語言),由此我再次感受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窮力量,學生思維火花的迸射更需要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進一步想辦法為學生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給予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教學設計單位:沙河二十冶綜合學校初中分校授課教師:單巨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