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課時:1教學目標 A類學習探討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裝置。B類:對獲得CO2的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捕捉化學知識和信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通過實驗提高觀察和實驗操作能力,通過實驗養(yǎng)成進行實證的科學行為習慣。C類:通過對怎樣獲得氧氣的廣泛探究及成果的展示,獲得科學探究的愉悅和興奮感。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樂于參與、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預習作業(yè)個體學習方案 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教學板塊 學生課堂練習單 有效生成[引入]引言〉我們前面已經探究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今天我們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提出問題〉 實驗室制取氣體,選擇原料的條件是什么?引導〉 現(xiàn)有稀鹽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鈉、雞蛋殼,請你通過實驗,最終確定實驗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設置問題情景〉 同學們,我們已確定了實驗室制CO2的反應原理及原料,下面我們實驗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點應放在哪里呢?通過學習氧氣實驗室制取的知識,你能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取決于什么嗎?收集裝置取決于什么嗎?〈提出問題〉 請你根據你們的思路,選擇下面的儀器來組裝制取CO2的實驗裝置,并設計出CO2的收集、檢驗和驗滿實驗方案。引導交流〉 同學們已設計出不同的實驗室制二氧化碳裝置,請小組代表闡述一下你們小組設計的裝置的優(yōu)缺點,看看到底哪組裝置是較好的。運用探究成果〉 請用你認為最理想的裝置制取CO2,用你設計的收集、檢驗、驗滿 CO2的方案,動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鞏固與提升〉 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應原料的狀態(tài),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制氣體的反應裝置、氣體密度、氣體溶解性、氣體是否與水反應、制氣體的收集及檢驗氣體的方法。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作業(yè)自己再設計出幾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進行家庭小實驗。 小組代表簡述從一些資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關途徑。(如:木炭燃燒,人呼吸、煅燒石灰石、碳酸氫鈣分解,酸跟石灰石反應、酸跟碳酸鈉粉末反應、酸跟雞蛋殼反應,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回憶氧氣的有關知識,小組討論交流,對多種制二氧化碳途徑進行篩選,從能源和環(huán)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難活動探究:實驗現(xiàn)象:碳酸鈉粉末+稀鹽酸→大量氣泡,反應速度很快,來不及收集。石灰石+稀鹽酸→有許多氣泡,反應速度適中。雞蛋殼+稀鹽酸→有很少氣泡,反應速度較慢。碳酸鈉+稀硫酸→大量氣泡,反應速度很快,來不及收集。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氣泡,反應一會,反應停止。雞蛋殼+稀硫酸→有很少氣泡,反應速度較慢。討論交流、歸納總結:(1)選擇原料的條件應該是價格便宜,反應速度適中,利于收集,操作簡便。(2)實驗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為石灰石和稀鹽酸。思考、回答:實驗裝置回憶、思考、總結: 氣體發(fā)生裝置取決于反應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主要有固固加熱型和固液反應型。收集裝置則跟所制氣體的物理性質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緊密聯(lián)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氣法。展示交流: ①學生展示交流用本組給定儀器設計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成敗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實驗裝置的同時,與小組設計的另外幾組實驗裝置進行比較,找出異同之處,反思自己所設計裝置的不足,并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③討論實驗室制取氣體,在選擇儀器組裝成裝置時,要思考哪些方面的問題學生聯(lián)系生活討論總結:(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氣法,因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聯(lián)系汽水里溶有CO2)(2)檢驗方案及原理: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通入的氣體為CO2。。(3)驗滿方案及原理:點燃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熄滅,則已收集滿CO2。因為CO2不能支持燃燒(聯(lián)系滅火器)。學生動手實驗歸納操作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2)放藥品,連接儀器。(3)收集。(4)驗滿。(5)檢驗。回憶、比較、歸納。 讓學生體驗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并且善于提煉表達。培養(yǎng)獲取信息、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學生間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加深學生對原料選定的印象過知識的類比,達到鍛煉學生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散, 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遷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鼓勵小組合作探究,激勵創(chuàng)新,提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促進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對方案進行反思、診斷、改進、補充完善的群體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體驗到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評價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學知識聯(lián)系上了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自我歸納能力,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完整過程,再次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反思: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