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剛石,石墨和C1.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2) 知道碳的化學性質;(3) 知道不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2. 過程與方法(1) 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對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重要的知識點;(2) 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質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樹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2.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碳單質的化學性質;難點: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3. 教學設計思路本課題包括兩部分:碳的單質和碳的化學性質。碳的單質主要介紹了金剛石的“硬”,石墨的“軟”和優(yōu)良的導電性及C分子的結構特點。碳的化學性質主要介紹了碳與氧氣及某些氧化物的反應。在介紹碳的單質時,通過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了解3種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再聯系最新科技成就,幫助學生樹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碳單質的用途將不斷擴大。碳的化學性質是本課題的教學重點,其中碳與氧化物的反應是本課題的教學難點,因此在介紹碳的化學性質時,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系。首先展示北宋黃庭堅的書法和一幅古代山水畫的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古代的書法和山水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由此引出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再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小強和2位同學去燒烤,引發(fā)學生思考:當溫度升高時,碳的化學性質發(fā)生什么變化?從而引出碳能與氧氣及某些氧化物反應的性質。本課題安排為一課時,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課件內容包括文本,圖片和視頻,整個教學過程采用PowerPoint方式放映,直觀,生動地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結合在一起,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4. 教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那么同種元素能不能組成不同的物質呢?(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進入新課的學習)【教師小結】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如金剛石,石墨和C,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但卻是3種不同的物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碳的單質及碳的化學性質。 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學習主題整體認知 碳的單質 【圖片展示】金剛石,石墨和C【師】現在大家閱讀課本P104-105的內容,試描述金剛石,石墨和C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學生閱讀并回答)教師補充和歸納(結合相關圖片講解) 【教師小結】金剛石:(1)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不導電;硬度大,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通過展示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圖文結合,直觀地呈現出金剛石,石墨和C的性質特點和用途,并且通過圖片展示,加深學生的印象(2)用途:①雕琢作裝飾品;②玻璃刀刀頭?!窘處熜〗Y】石墨物理性質: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細磷片狀固體;質軟,有滑膩感;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用途:①制鉛筆芯;②作石墨電極;③作潤滑劑。 【教師小結】C:形似足球,很穩(wěn)定?!編熒顒印客ㄟ^比較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 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途,得出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 【實驗分析】P105 實驗6-1現象:紅色液體變?yōu)闊o色【討論】為什么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紅色液體會變?yōu)闊o色?(學生積極討論并回答)【教師小結】木炭,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的,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吸附性,所以紅色液體變?yōu)闊o色。 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過渡 【師】剛才我們介紹的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接下來我們來了解碳的化學性質。 自然過渡碳的化學性質 【圖片展示】①北宋黃庭堅用墨寫的字②古代畫家用墨水畫成的一幅山水畫 展示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認知【提問】為什么古代的書法和山水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古代書寫和繪畫都是用墨水,墨是由炭黑等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而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創(chuàng)設情境】周末到了,小強和兩位同學一起去燒烤【思考】小強他們燒烤時所用的燃料是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歸納:燒烤所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說明當溫度升高時,碳的化學性質會變得活潑,并且碳能跟氧氣反應,具有可燃性。【提問】同學們還記得第二單元中碳與氧氣的反應嗎?能不能寫出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通過思考,領會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性質整體認知 碳的化學 (學生回答并讀出化學方程式)【教師總結,補充】碳中氧氣中燃燒,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氣不足的話,則生成另外一種物質---一氧化碳, 【討論】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CO是一種污染空氣的氣體,它是一種有毒的氣體,因此在冬天用煤爐生火取曖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防止屋內產生過多的CO,導致中毒事件的發(fā)生?!編煛刻寄軌蚋鷨钨|氧結合,那么能不能跟氧化物中的氧結合呢?例如氧化銅(CuO),如果能,反應后會生成什么物質呢?【播放視頻】碳化原氧化銅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試管中澄清石灰水發(fā)生什么變化?大試管中的粉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反應中生成什么物質?(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觀看實驗,并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教師總結】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大試管粉末中有紅色物質;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作為探究實驗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性質 原因:碳能與氧化物反應,具有還原性,【師】在這個反應中,CuO中的氧被C奪走,變成Cu,像這樣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奪走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能奪走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單質碳的還原性可用于冶練金屬,例如,焦炭可以把鐵從它的氧化物礦石里還原出來 拓展知識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同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了解了幾種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并且知道了碳在常溫下很穩(wěn)定,在加熱或高溫條件下則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結合板書進行詳細的總結) 自然過渡,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知識鞏固 1.根據下列物質的性質,寫出其對應的一種用途:(1)金剛石的硬度很大: (金剛石可用來裁玻璃)(2)石墨導電性能好: (石墨可做電極)(3)單質碳具有還原性: (焦炭可以把鐵從它的氧化物礦物中還原出來)2.“鉆石恒永久,一顆永流傳”(鉆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這句廣告說明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3.木制的電線桿在埋入地下前,將其表面燒焦的目的是什么?(木頭烤焦后變成木炭,木炭與空氣,水分接觸不容易發(fā)生反應,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鞏固知識,聯系實際生活,達到學以致用5. 教學反思本課題教學設計可操作性強,授課時脈絡清晰,實現了教學設計的意圖。首先認識了幾種不同的碳單質,并了解了它們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然后重點分析總結碳的化學性質。本課題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指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強化了化學聯系實際生活的功能,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課堂教學效果良好。6. 板書設計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1. 碳的單質1.金剛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2.石墨:質軟,有滑膩感;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3. C:形似足球,很穩(wěn)定4.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5.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2. 碳的化學性質——常溫下不活潑1.能與氧氣反應——具有可燃性(氧氣充足)(氧氣不足)2.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具有還原性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奪走的反應還原性;能奪走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物質具有還原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