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本課題是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的內容,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本課題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是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由于本次上課學校和班級不是以往熟悉的,所以本節課將以學生小組活動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教學目標1、能說出通常意義的“燃燒”指的是什么;記住燃燒的現象以及需要滿足的條件;2、聯系生活實際,能夠歸納滅火的原理。三、教學重難點1、記住物質燃燒的條件以及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重點)2、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聯系生活實際,歸納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難點)四、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合作探究、分析講解相結合五、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燃燒的定義及特征 引入新課 【創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幾幅與火有關的圖片。 【教師引導】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火的出現和使用使人類和動物有了明確的劃分。日常生活中燃燒現象也屢見不鮮,那么物質燃燒到底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 【觀看】 【思考并回答】什么是燃燒 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回顧燃燒的現象,并由此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復習回顧交流 【提問】在過去的學習中和生活中我們曾見過哪些燃燒的事例呢 給出曾經學過的木炭、硫、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事例,請大家交流。 【交流匯報】學習中碳,硫,鐵絲等在氧氣中的燃燒。 【思考并回答】發光,放熱并且都有氧氣的參與。 【思考并回答】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對燃燒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 燃燒的條件 實驗探究 教師演示1、引導學生猜想提出燃燒需要的條件。2、演示實驗與同學一起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一:(1)分別取一根小木條和一一根玻璃棒,在酒精燈上點燃。(2)點燃兩支蠟燭,期中一支用燒杯罩住。(3)把兩根相同的木條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不同的時間。2、完成實驗探究表格 1、通過簡單的實驗,從活動中思考并悟出燃燒的條件。2、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合作交流 播放視頻(1)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個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2)用導管對準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氣,觀察現象。2、引導并組織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總結得出燃燒的條件 合作探究:1、 觀察實驗現象(視頻展示課本129頁實驗7-1)2、討論與交流下列問題(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2)為什么薄銅片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3) 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為什么在通入氧氣(空氣)后卻燃燒了?(4) 綜上所述,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由于我校沒有白磷,所以不能老師演示給學生觀察,只能觀看視頻演示。目的在于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并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由不同的實驗事實再次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探究 實驗探究二 實驗探究二 1、如果控制不當,燃燒又會給生活帶來哪些災害?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2、 老師做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從而得出滅火的原理或方法。 演示實驗課本130頁:如圖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入手,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在通過一組簡單的實驗,進一步分析得出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通過討論并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措施,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突破難點。總結交流 【小結】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動小結】 根據所學知識歸納總結燃燒需要的條件是以及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感性認識,總結燃燒的三個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或方法。滅火 的原 理和 方法 的應 用 課后鞏固與課外拓展 1、做飯時,用爐灶燒柴,柴要架空才燒得旺,這是為什么? 2、生煤爐火時,為什么用火柴不能直接點燃煤塊? 3、在家做飯是時油鍋不慎著火怎么辦? 4、深林著火時有哪些撲救辦法? 1、根據日長生活中的案例或成語歸納有關燃燒和滅火的科學道理。2、作業:課本P135習題5、6題。 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對滅火常識的記憶。六、板書設計: 燃燒的條件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三者缺一不可)⑴、可燃物⑵、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⑶、達到燃燒是所需要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三者取其一)⑴、清楚或隔離可燃物。⑵、將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隔絕。⑶、將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七、教學反思:本節教材著眼于生活中的化學:燃燒的現象。利用學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求學欲望。因此在教學中要活學活用教材,使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落實課程標準使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又能靈活運用它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實現探究目的,做好實驗是基本要求,用好實驗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創設情景,實驗探究、課件等可用手段,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層層深入提高學生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