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子和原子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之一;并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的基本性質。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3、能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xiàn)象。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身邊物質、實驗現(xiàn)象獲取信息,從而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2、在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下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培養(yǎng)對自然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表達、總結等探究能力3、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重 點 認識分子是客觀存在的,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質。難 點 運用微觀粒子進行宏觀的演釋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儀器藥品 儀器:燒杯、膠頭滴管、注射器藥品:濃氨水、冷水、熱水、酚酞、品紅多媒體: flash動畫、視頻、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一)新課引入【引入】給出兩瓶無色液體,一瓶是酒精,一瓶是水,讓學生鑒別。提問:同學們?yōu)槭裁磿劦綒馕叮?學生思考 從設計實驗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多媒體:展示與分子、原子運動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并提問:以及下列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情境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導言: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板書課題:分子和原子 學生思考 引領學生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講授新知演示實驗:品紅在水中擴散教師講述:其實上述生活和實驗中的現(xiàn)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探究興趣,為了解釋這類現(xiàn)象,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板書:一、物質的構成提問:同學們,分子、原子等微粒真的存在嗎?請大家跟我一起來觀察一下多媒體上展示的這些圖片。多媒體:展示教材圖3-2、3-3講述: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先進的儀器看到一些分子和原子,還能自由地移動它們呢!這也說明了分子、原子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微觀粒子。板書: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過渡:既然是客觀存在的,那為什么我們卻看不見呢?作為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它們又具有什么典型的特征呢?微課:水分子的自述嗨!同學們,您們好,很高興地認識您們,您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水分子,我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們水分子大約有1.67×1021個。我這么小,當然你們人類用肉眼是看不見我的。如果用10億人來數(shù)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shù)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shù)3萬多年才能數(shù)完哩。我想請你們猜一猜當我們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水時,我們是靜止嗎?彼此之間是否會存在空隙呢 小結并板書:二、分子的性質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過渡:剛才水分子提到它們是靜止的嗎?彼此之間有間隔嗎?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究分子的其他性質。演示實驗:教材49頁探究1、2得出結論:1、水不能夠使酚酞溶液變紅。2、濃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繼續(xù)探究:如果有兩個小燒杯分別盛有濃氨水和酚酞溶液(兩溶液不直接接觸),那么酚酞溶液會不會變顏色?你的猜想是什么?學生分組實驗:教材49頁探究3預設問題:1、A、B兩個燒杯內溶液有何變化?你能解釋這一現(xiàn)象嗎?2、為什么A燒杯中溶液變紅,而B燒杯中溶液不變色,這說明了什么?板書: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拓展實驗:在濾紙上每隔1.5~2cm處滴一滴酚酞試液,并在試管口塞上脫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濃氨水,在試管口的脫脂棉花上滴4~5滴。預設問題:試管中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問題?提問:對同一種分子,它的運動速率是一成不變的嗎?不同溫度下品紅的擴散現(xiàn)象,分別向盛有冷水和熱水的兩個燒杯中,同時滴入少量的品紅(不要攪動燒杯中的水)靜置觀察。現(xiàn)象:品紅在冷水中擴散得慢,在熱水中擴散得快。結論:溫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板書: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多媒體:Flash動畫:不同溫度下水分子運動速率不同。多媒體:酒精和水混合實驗視頻提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圖示:苯分子得出結論:分子之間有間隔板書:3、分子之間有間隔演示實驗:分子間隔受溫度影響。舉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誰的力氣大:分別準備2個注射器,一個充滿空氣,一個裝滿紅墨水,請兩位同學上來擠壓這兩個注射器,并說說感受。結論:分子間隔受壓強影響。舉例:天然氣可壓入鋼瓶中。多媒體:Flash動畫:固體、液體、氣體分子間距比較示意圖講授:同一物質不同狀態(tài),分子之間的間隔不同。板書:一般的,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三)、總結與評價總結:同學們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收獲了些什么呀?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四)、課堂練習、板書設計課題1分子和原子一、物質的構成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是真實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氣態(tài)分子間隔>液態(tài)>固態(tài)(六)、教學反思 觀看圖片討論、思考、歸納總結。(分子是真實存在的)設疑,引起學生思考。想象、理解:分子質量和體積有多小?思考、交流、歸納總結分子的第一點性質。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總結概括學生思考學生分組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對比、思考、交流、討論,觀察現(xiàn)象,歸納總結分子運動受溫度影響。 學生直觀感受的同時,思考這兩種液體混合之后為什么體積小于二者體積之和學生演示實驗,并體會實驗過程中的趣味學生分享所學,可請多個學生補充作答 再次點題,啟迪思維讓學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學習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fā)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采用”水分子的自述”讓學生感知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運用具體的數(shù)字和擬人化的手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總結能力,并也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學習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并積極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觀察、類比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學生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xié)作精神。借助宏觀現(xiàn)象來幫助學生想象微觀事物,理解微觀事物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