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力和運動復習提綱3.1 機械運動 班級: 姓名: 1.物體空間位置不斷發生著改變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2.運動和靜止 (1)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時,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那么該物體就是運動的,否則就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描述結果可能不同,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勻速直線運動 直線運動機械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4.速度的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5.速度公式:速度=,即v=。6.速度的單位 (1)單位:米/秒,記作“m/s”,讀作“米每秒”。 (2)常用單位:千米/時,記作“km/h”,讀作“千米每時”。 (3)兩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1米/秒=3.6千米/時。 (4)1米/秒表示:物體在1秒鐘內通過的路程為1米。7.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時間 (2)相同時間比路程 (3)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8.由速度公式v=變形,可得到另外兩個公式:s=vt和t=,在已知速度v和時間t的情況下,可以求出物體運動的路程s;在已知路程s和速度v的情況下,可以求出物體運動的時間t。(注意解題步驟:①仔細審題,弄清各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必要時可以畫出草圖幫助分析;②選擇合適的參照物;③要統一各量的單位;④運用公式或建立方程來求解。)3.2 力的存在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可以產生兩個效果: (1)使物體發生形變; (2)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某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同時也受到別的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沒有先后之分。每個物體既是受力物體,又是施力物體。4.力的測量 (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 (2)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測力儀器是彈簧測力計。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也越長。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造出來的。 (3) 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指針未指在零刻度線上,要先調零。②要明確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和最小刻度,使用時,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同時應使被測的力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作用,避免彈簧掛鉤和指針與外殼產生摩擦,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度。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垂直,與指針相平。5.彈力 物體發生形變時,使物體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性質叫做彈性。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它對使它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就會產生一個反抗彈性形變的力,這個力叫做彈力。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6.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這三個要素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示意圖 科學上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來直觀地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邊上標上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這種表示力的圖形叫做力的示意圖。3.3 重力1.重力: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3.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成正比,即G=m g,g=9.8牛/千克,表示在地面附近,質量為l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牛。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其幾何中心上。其他物體可采用懸掛法等來確定重心。5. 重力與質量的區別與聯系 項目區別與聯系 重力 質量區別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符號 G m 大小變化隨物體所在的位置(如緯度、高度等)的變化而變化不隨物體所處位置、溫度、形狀、狀態等的變化而變化 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單位牛頓(牛)千克、克、噸 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天平、磅秤等 聯 系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即G=mg3.4 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即當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 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即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4.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且每時每刻都存在,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受力情況等因素無關。不能把慣性說成“慣性力”“受慣性作用”或“產生慣性”等。5.慣性是有大小的。慣性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本身的質量,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的大小與速度無關。固體、液體、氣體都具有慣性。6.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的區別與聯系:區別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所遵循的運動規律,是有條件的,即只有在物體不受外力時才遵守;而慣性表達的是物體的一種同有屬性,與物體是否受力等一切外在因素無關,任何時候都存在聯系因為物體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作用時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3.5 二力平衡的條件1.二力平衡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互相平衡。也可概括成“同物、同線、等大、反向”八個字。3.力與運動狀態的關系 力 運動狀態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物體受非平衡力的作用運動狀態發生改變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作用點 同一物體 不同的兩個物體 方向 相反 相反 大小 相等 相等作用效果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改變或不改變運動狀態力的變化一個力變化,另一個力不一定變化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3.6 摩擦力1.摩擦力: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個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做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都會產生摩擦力。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物體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 物體間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物體問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 (2)物體問的接觸面是粗糙的; (3)物體間存在著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4. (1)使接觸面變得粗糙或在接觸面間添加增大摩擦的材料①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2)增大接觸面間的壓力 (3)變滾動為滑動 (1)使接觸面變得光滑 (2)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加潤滑油或潤滑劑,利用氣墊、磁懸浮等②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技術) (3)變滑動為滾動 (4)減小壓力3.7 壓強1.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2.壓強 (1)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壓強的意義:定量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 (3)壓強的計算公式:P= (4)壓強的單位:帕斯卡(Pa),簡稱帕。 1帕=l牛/米2。在壓強公式P=的運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壓強P的大小是由壓力F和受力面積S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當受力面積S一定時,壓強聲與壓力F成正比;當壓力F一定時,壓強P與受力面積S成反比。S是指受力面積,不是物體的表面積,是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的那部分面積。此公式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壓強的計算。3.增大壓強的方法 (1)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利用增大壓力的方法來增大壓強。 (2)當壓力一定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4.減小壓強的方法 (1)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利用減小壓力的方法來減小壓強。 (2)當壓力一定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5.液體對容器的壓強 (1)液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 (2)液體具有流動性,因而對容器側壁也有壓強,且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6.壓強計:用來比較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儀器。當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上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面出現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7.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